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长什么样子,他们的“菜单”上有哪些食物,他们当时使用文字吗……历经10个月闭馆改陈,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博物院25日重新开馆,全方位展现良渚考古新成果。
良渚博物院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重新开馆的良渚博物院没有改变原有建筑立厅和展厅格局,辟有三个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前三个展厅分别展示良渚遗址的地理位置、时间序列以及古气候和环境、一脉相承的文化谱系及良渚时期的生产生活,良渚古城及其外围水利系统以及良渚文化玉礼器系统,临时展厅则展示了良渚遗址的保护工作。
良渚博物院于2008年建成开放,前身是1994年建成的良渚文化博物馆。良渚遗址于1936年首度发现,良渚文化于1959年命名,而近10年来,良渚考古取得了包括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发现,让世人重新看到一个存在于5300年前到4300年前的古代王国。因此,此次改陈在全面介绍良渚文化的基础上,着重地展现了最新的考古成果。
通过三维技术复原,观众可以看到根据卞家山墓地出土人骨恢复的良渚先民面貌,是一名25岁的男青年。而动植物考古的成果显示,良渚先民种植水稻,还吃上了甜瓜、桃子、杏子等水果,他们的肉食来源既有野猪也有家猪,有狗有牛有鹿,还有龟鳖及多种鱼类、贝类,乃至鸭子、大雁,甚至天鹅……陶器、玉器、石器、骨器、漆器等实物“齐聚一堂”,此次共展出来自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和余杭博物馆4家文博机构的600余件(组)文物,比原展陈扩充接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