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妙趣横生端午联

来源: 人民网  
2018-06-11 17:15:54
分享:

  原标题:妙趣横生端午联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起源于我国,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并形成了丰富的“粽文化”,其中不乏风雅别致的对联。

  清朝末年,广东才子何淡如擅长写趣联,很受人们欢迎,时有讨联者。有一年端午节,湖南某地开展扒龙船比赛,特请何淡如到现场作联,以增气氛。何淡如到场后,提笔蘸墨,略一思索,写下一个“扒”字,然后,他问大家,下一个字写啥,有人想难一难他,就说还写“扒”,就这样一问一答,一来一去,一直写了九个“扒”字。此时,何淡如笑问围观的人群:“扒够了没有?”大家应道:“扒够了!”何淡如龙飞凤舞继续写道:“扒到龙门三级浪。”接着,何淡如刷刷刷又写出九个“唱”字,然后又写道:“唱出仙姬七姐词。”见此,掌声、叫好声迭起。这副妙联将赛龙舟的气氛、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

  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出一上联,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上联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恰巧为“朝廷赐宴于端午”中的“端午”,要续下联有一定难度。此时,群臣中的沈应思索片刻,对道:“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明代时,春榜,也叫甲榜,甲榜取进士;秋榜,亦称乙榜,乙榜取举人。下联以春秋两榜对上联端午两门,同时“春”、“秋”合成“春秋”,与上联“端”、“午”合成“端午”相对应,可谓对答工巧,贴切自然。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次端午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陈才子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李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两人不禁相视一笑。上联巧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节气名。下联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节令名。以天寒对日暖,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别有一番情趣。

  一年端午节,明代大画家文征明路遇一书生,那书生吟一上联要求作对,联云:“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夏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别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联语中有四处相重。文征明随口应对:“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上下联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之痕,堪称妙对。难怪那书生击掌赞叹不已。

关键词:端午,习俗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