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这个“不合格”的高考作文,我给打满分

来源: 人民日报微信  
2018-06-09 21:45:32
分享:

  这几天2018高考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给2035年的一封信”刷爆朋友圈。其实,在2018年1月1日的央视新闻频道特别系列节目《写给2035年的信》中,西北工业大学杰出校友、歼-20总师杨伟,就给2035年的歼-20写了一封信。让我们看看他会如何作答。

来源:央视新闻

  《写给2035年的歼-20》

  出生时,

  你是西南一隅的电光石火,

  喜悦在这头,质疑在那头。

  展开剩余96%

  长大后,

  你是珠海航展的惊鸿一瞥,

  自豪在这头,

  振奋在那头。

  后来啊,

  你是祖国海天的坚强卫士,

  担当在这头,威慑在那头。

  而现在,

  你是战鹰家族的不老传说,

  引领在这头,希冀在那头。

  杨伟

  歼10S战斗机、歼10B、歼10C、枭龙,枭龙S

  歼20战斗机都作为总设计师

  创造了一个个国内史无前例的记录

  梦开始的地方

  “不论做什么,都要把它做得最好,而且一定要做成一件大事,要成就一番事业。”就是带着这样单纯质朴又“敢为人先”的抱负,热爱航空事业的杨伟从初中毕业开始,就为了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而奋斗,从未停歇,从未退缩。

  1978年初中毕业时,杨伟就报考了西北工业大学。当时的杨伟年仅15岁,才刚初中毕业,就在高考中考出了优异的成绩,被西工大的老师一眼相中,坚定地把他招进了西北工业大学。从此,杨伟成为了西工大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一员,跨进了航空事业的大门,开始执著地去追求他那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

  1985年毕业,杨伟被分配到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这份工作是他努力争取来的,因为他研究生毕业设计的题目就是该研究所关于国家某重点型号飞机研制的内容。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杨伟带着一名热血青年的志向和抱负,开始真正投入到他所向往和热爱的飞机设计工作中来。

  “那时的我就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径直来到了当时总设计师宋文骢的办公室,说能不能给我一个可以了解全所各方面科研情况的工作。到现在,我都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老总师给我讲的话:

  “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就必须从你自己脚下一步一步地开始,把每一步走好,那么你自然就能够做得更大,做得更深。”如今在事业上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和诸多荣誉的杨伟,在追忆往昔时依然难掩激动之情。就是凭着这一股子冲劲和勇气,杨伟被安排到了一个全新的课题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杨伟去的研究室正是为了国家某重点型号飞机的研制而刚刚成立的,直接对应的是四大关键技术之一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研制。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是先进歼击机的典型标志,是某重点型号飞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直接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和全机研制工作的成败,技术难度相当大,风险也很高。世界上先进国家采用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飞机都遭遇过严重挫折,西方国家对我技术上更是严密封锁。当时有一位外国专家断言:中国科技人员不可能过“电传操纵”这一关。还有人说,中国人研制飞机的水平停留在小学阶段。

  各种各样的议论传到杨伟耳里,引起很深的刺痛,更激起他奋斗的豪情。杨伟在研究所的第一个课题是对飞机在紊流中的影响分析。这虽然不是高精尖的课题研究,但也极具应用价值。他像一个在岸上鼓足了干劲的游泳健将,长吸一口气,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两个月过去,课题圆满结束,其计算结果令大家非常满意。

  三个月后,研究所里新成立了一个四人研究小组。杨伟,一个才来研究所五个月的年轻人,就被提拔为独当一面的专业组组长,其间所饱含的信任与厚望让杨伟信心倍增,同时也深感肩上担子的分量,因为这个研究组的任务是确定飞行控制系统的结构,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尚是空白。

  随后,所里又成立了飞行品质与飞行控制研究室,设置了四个全新专业组。杨伟先后担任了这四个专业组的组长。他和同事们一起,在没有任何对外合作与国内类似系统研制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苦鏖战,先后完成了飞控系统的核心飞行应用软件的开发,研制出了一流的飞控系统地面综合试验设施和可移动式飞控系统机上综合试验设施,确保了国家某重点型号首飞安全。

  杨伟在飞行控制领域里所展现出的优良专业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和坚韧的奋斗精神,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同,他逐步开始担任起了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工作。

  在前辈的关怀下重拾初心

  随着某重点型号研制进程的推进,研究所决定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于是从杨伟的组里抽调了一大半人。看着骨干抽走,看着自己的战友离开已发展很好的研究领域,那不是又回到三年前四个人的时候吗?想着想着,杨伟就对自己的前途、未来感到迷茫。最后他决定去日本留学。

  留学日本的手续办得非常顺利,最后只等签证了。杨伟向研究室主任请示时,主任虽然心有不舍,但还是默许了。他最后交给杨伟一个新课题,希望他能把方案做出来再走。杨伟不想辜负主任一直以来的信任,就接下了任务。

  方案做完了,在汇报会上,主任让杨伟把方案向宋总作了详细汇报。宋总说,非常不错。主任借机故意向与会所有领导说,他要走了。散会后,宋总把杨伟喊到面前,温和地看着他说:

  别走了!

  三个字,短促有力,浓厚深情,一个长者对一个年轻人的呵护、爱惜;一个毕生致力于航空事业的前辈对一个执著追随者的欣赏、鼓励;一个领导对一个下属的期望、要求,都包含在了里面。就是这三个字,让杨伟坚定地留了下来。

  后来每到一个单位,每见到一位领导,宋总都是这样向对方介绍杨伟的:“这是杨伟,将来是要接我的班的。”这位长者、前辈、领导对杨伟毫不吝惜的赞美,让杨伟心里温暖无比。从此以后,在任何困难面前,他都没有想过退缩,因为他不能辜负宋总对他的期许,更不能辜负祖国航空事业对他的期许!

  在紧迫的时间里爆发潜能

  在参与重点型号研制的几十年中,杨伟始终与时间赛跑。负责的项目越多,他的干劲也越大。

  1998年,杨伟受命担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副总设计师,并兼任飞控系统总设计师。2001年1月,又被任命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某重点型号双座型飞机总设计师和“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此外,他还主持着某重点型号飞机的设计定型试飞和大量的预先研究工作,以及全所的科研发展工作。虽然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杨伟依然胸有成竹:

  “时间是有限的,我必须拿去干最需要完成的事情,所以我的标准是为了事业的发展,具体而言就是新型飞机的研制和研究所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某重点型号飞机从立项之初就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这就意味着难度大、要求高,意味着国家急需、部队急需。在型号总设计师的领导下,杨伟带领科研人员提出了优化组合的试飞方法建议,促进了定型试飞工作;对于试飞中暴露的问题认真分析,进行专项攻关,先后排除了上百个故障;同时通过对试飞数据的快速分析,探索进一步拓展试飞的有效方案。

  使该型飞机的试飞打破了我国多项新机试飞史上的纪录。

  与此同时,某重点型号双座型飞机要求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实现首飞,而另一架“枭龙”飞机也要求在冻结技术状态后不到2年的时间内就实现首飞。时间何其紧迫!形势何其严峻!杨伟明白:发挥潜能的时候到了!他对同事们说,就像一只鹰捉到了一只大鸟,要不然吞下去并把它消化掉使自己强大;要不然卡在喉咙,被它噎死。虽然感受到了时间的沉重压力,当杨伟却依然自信:“我把大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实现的小目标积累起来,就成了大目标;获得的小成就积累起来,就成了大成就。这样便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体现,同时也铸造了成就。我们要学会从每一件小事中获得满足,让时间带来快乐。”

  “井不压不出油。”他这样激励自己,也激励大家。

  2002年,是杨伟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在时间急促的脚步中,设计大楼的灯光总是与日月同辉。杨伟和同事们一起,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轮方案论证与优化,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每一个人几乎都长时间地处在“611”工作状态,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到了攻坚阶段,甚至是“711”、“712”。在一次中层干部动员大会上,素来敢打善拼的结构室主任动情地说:“大家简直是在拼命啊!”杨伟的眼眶当即就红了,座中的很多同志眼泪都悄悄溢出了眼眶。听完大家的汇报,杨伟沉重地说:“我已不忍心再说什么,我们的同志已经尽了该尽的力。作为总设计师,我只能拜托大家,再鼓一把劲,再咬咬牙,再撑一撑,一定要守住节点!”

  作为总设计师,他已不需要自己编制程序,也不用自己绘制设计图纸,而是尽量从具体的事务中抽身出来,把精力用在重大技术的分析、决策和人力、物力资源的组织上,确保研制工作不被拖延。

  他还把“KISS”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KISS”是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的缩写,意思是尽量采用简洁直接的方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stupid在这里不是笨,而是大智。”他说,“比如采集一组数据,可以搭建一个大系统,也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大系统虽然显得先进,但是费时费事,我不提倡用复杂的办法来做简单的事情。”

  在9个月的时间里,超七型飞机和某重点型号双座型飞机同时发出了9万多张A4生产图,创造了中国飞机研制史上的奇迹,杨伟和他的同事们为此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努力,确保了研制进度。大家凭着对航空事业的满腔热爱与赤诚,把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转变成激发自己勇往直前的动力,分秒必争地开展工作。

  终于,经过不懈的拼搏鏖战,杨伟及其团队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无法想像的困难,成功守住了两型飞机研制的重大节点,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在主持开发飞控系统OFP软件开发环境的过程中,他大胆创新,摸清四余度飞控计算机和飞控系统原理方案实施中的技术难点,从中积累了大量系统软、硬件开发和系统综合的经验,为飞控系统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树立了以我为主进行飞控系统综合的信心。

  研制开发飞控系统必须要建一个具有先进水平的飞控模拟试验台。作为此关键设施的技术负责人,杨伟主持完成了设计方案论证,编制了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并提出了模拟台软件的总体设计思想,主持完成了运行软件包、支持软件包、模拟飞行软件包的开发。由他领导开发的CMRS软件系统为国家节省了300万美元。

  经过7年的求索,杨伟和同事们迎来了收获时刻,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仿真模拟和试验设施在我国首次研制成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被评价为“功能齐全、手段完善、效率高,是国内最先进的飞控试验设施”。

  随着某重点型号的研制不断深入,如何满足电传飞控系统在真实飞机上进行综合试验和测试验证需求的难题,又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经过长时间思考,一个大胆构想在杨伟脑中形成:研制一个高度综合化、功能齐全,集控制、测试、仿真为—体的流动试验室,也就是可在外场工作的可移动飞控测试车。但是,研制这样的测试车,当时国内外皆无现成经验可借鉴,某重点型号的研制进度又不等人,难度实在太大。

  于是,杨伟主动挑起了研制实验室的大梁,带领着一帮年轻人,大胆采用国际上发展不久的VXI总线结构编制技术方案,进行初步设计。仗着年轻身体壮,熬通宵、吃方便面,1年时间完成了3年的工作量,终于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可移动飞控试验室做了出来。

  由于设计正确,试验充分,使最具风险、最令上级领导不放心的飞控系统一直保持安全可靠运行,获得了飞行员的高度评价。

  终于,某重点型号飞机首飞成功,大家和刚走下飞机的试飞员紧紧地拥抱。在一片欢呼声里,杨伟悄悄走到一边,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几圈,他一吸鼻子,把眼泪咽了下去。

  “吞下去并把它消化掉。”

  热爱成就不凡

  2003年,是杨伟人生中极其不平凡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国家某重点型号双座型飞机和“枭龙”飞机双双成功实现首飞,创造了我国飞机研制历史上的奇迹。杨伟正是这两个型号的总设计师。“当飞机安全落地的时候,那种压力突然地释放,是非常非常难以表达的一种心情。认真讲,我觉得我是把嘴唇咬破了,但是哭没哭我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 一方面你必须得有浪漫主义的一种豪情和设想,另一方面还得有坚忍不拔的一种毅力,否则很难支撑下去。”事后杨伟这样谈到自己面对首飞成功时的感受。

  在这一年里,杨伟因其突出业绩和对国防工业的贡献,在上级党、团组织的关心下,被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系统首次获此殊荣的青年,也是四川省第三位获此荣誉的青年。也是在这一年里,杨伟当选为2003年度“公众关注的十位中国科技人物”。而“枭龙”飞机首飞也被评选为"2003年度中国公众关注的十件科技大事”之一。

  面对成绩和荣誉,杨伟谦虚而动情地说:“能获得今天的成功,最关键的是来源于我们对这份工作、这份事业以及整个团体的无比热爱。我和我的同事们构成了一个很好的团队,一个上万人的充满了智慧与干劲的团队。作为总设计师,我所做出的任何决策,都是全体参研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而热爱,正是我们能取得今天这样不平凡的成功的原动力!”

  是的,正是因为热爱,才能够创造不平凡。

  我的未来在未来

  对于杨伟,枭龙飞机首飞成功,使得他的生命历程更加非凡。然而,不平凡的岁月却是由平凡的每一天组成的。图纸、程序、试验、报告、方案带给杨伟的是枯燥感,而窗外的世界有很多诱惑。为了守住在钻研路上不断前行的初心,他教自己从每一件小事中获得满足,让时间带来快乐。

  目前,中国航空工业正处在承上启下、跨越式追赶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滚滚而来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向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和世界航空强国之间的差距,党和国家寄予的重托与厚望,杨伟心如明镜。“我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要和同事们一起研制出更多更先进的战机,为壮军威,扬国威,强大祖国的国防,维护祖国的和平与统一做出我们的贡献。”

  他现在考虑最多的,是最大限度调动研究所的潜能,为中国研制先进的战斗机。

  这是杨伟将来的目标,他知道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现在第一不太愿意说以前的成绩,第二我更不愿意去想以前做过的事情。我觉得对于我本人来讲,我的未来在未来。”他微笑着说。

关键词:高考作文,满分责任编辑:吴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