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环球资讯

"遇害"俄记者复生 西方妖魔化俄罗斯操作用力太猛

来源: 参考消息网  
2018-06-02 22:25:25
分享:

  俄罗斯记者阿尔卡季·巴布琴科5月30日在一场乌克兰国家媒体直播的记者会上“复活”,因为就在前一天,他被指在乌克兰首都基辅遭“枪杀”。乌克兰当局承认,他们伪造了巴布琴科的死讯,目的是挫败俄罗斯情报部门对他的暗杀计划。

  据CNN网站5月31日报道,乌克兰安全局称两名参与谋杀巴布琴科的嫌疑人被拘捕,但只公布了嫌疑人的背影照,并未提供任何“口供”来指认俄罗斯方面参与策划了暗杀。俄外交部对此回应称,“造假信息的真正动机被揭开,显然又是一次反俄挑衅。”真相扑朔迷离,仿佛不久前的“俄特工在英国遭袭事件”再现。

  西方“妖魔化”俄罗斯为哪般?

  针对俄罗斯的类似指责经常出现在西方政府、媒体的报道中,并经常发生“反转”、“打脸”。3月份,俄前特工斯克里帕尔与其女儿尤利娅被发现在英国遭“神经毒剂”袭击陷入昏迷。英国方面称俄罗斯参与了此次袭击事件,俄方坚决否认并指出这是英方“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尤利娅出院后于5月23日首次露面,并发布了英文和俄文文字的声明,表示“未来的某一天希望能返回俄罗斯。”网友质疑道:“所以,尤利娅想回俄罗斯?看来她并不害怕那个据称要杀害她的国家啊。”俄罗斯驻英国大使馆则表示,斯克里帕尔父女可能是被迫留在英国。

  无论几起案件真相如何,西方“妖魔化”俄罗斯似乎已成常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问题专家许涛接受参考消息网采访时指出,自冷战以来,俄罗斯与欧洲及美国常常发生“舆论战”、“情报战”,以这种手段“抹黑”、“打击”对方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许涛进一步指出,俄罗斯被西方视为现有国际关系体系的挑战者。苏联解体后,西方一直希望能够引导俄罗斯进入西方国际关系体系、接受西方国家价值观。但俄罗斯从叶利钦时期到普京时期的转变,尤其是“乌克兰危机”的发生,使西方不得不认识到“改造俄罗斯计划”已经破产。西方自2014年以来不断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尽管手段或强硬或缓和,但整体来看,西方视俄罗斯为异类。西方通过集体行动,希望与俄罗斯划清界限。西方在“间谍中毒案”等问题上多采取集体行动,共同应对俄罗斯。

  许涛认为,欧洲的一系列做法实际上也是一种表态,即追随美国对俄罗斯在经济上进行制裁,外交上进行围堵,政治上进行施压,意识形态上进行“妖魔化”。

巴布琴科(中)5月30日现身新闻发布会。

  东西“混血”的俄罗斯如何破局?

  长期以来,俄罗斯处于一种不为西方世界所接受的孤立地位。俄罗斯总统助理弗拉季斯拉夫·苏尔科夫4月9日刊发题为《混血者的孤独(14+)》的文章称,2014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俄罗斯结束了“西行之旅”,不再徒劳地试图融入欧洲大家庭。文章里说,俄罗斯作为东西方文明的“混血”,曾经用四个世纪向西走,四个世纪向东走,却在东西方都没有扎根。两条路都已成为过去,现在需要第三条道路。

  许涛分析称,俄罗斯精英层一直在“大西洋主义”和“欧亚主义”之间纠结,最终,俄罗斯在实践过程中选择了欧亚兼顾的发展道路。但出于历史原因,俄罗斯为西方所防范甚至惧怕,尤其是一些原苏东阵营的中、东欧小国。即使在冷战结束后,欧盟、北约依然没有停止扩张的趋势,目的就是继续保持对俄罗斯的集体防范。即便俄罗斯希望靠近西方,西方也常常表现出抵制。

  有舆论指,尽管俄罗斯难以融入西方世界,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将选择与西方保持对抗的道路。5月18号,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俄罗斯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索契举行会晤。5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到访圣彼得堡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并对俄罗斯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外界普遍认为,德法首脑先后访俄表明欧洲与俄罗斯关系正在“回暖”,面对特朗普的单边主义,欧洲与俄罗斯有更多合作的空间而非对抗的意愿。

  许涛指出,对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与西方彼此依赖,尤其是经过西方对俄罗斯的几番制裁,欧洲也蒙受了很大损失。因此,欧洲内部(特别是德国)对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越来越希望需求关系的缓和。俄罗斯与西方尽管存在地缘政治上的博弈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但双方同处于欧亚大陆上,也在寻求彼此妥协的机会。

关键词:俄罗斯,记者责任编辑:韩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