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记者 沈敏)七国集团(G7)成员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5月31日起聚在加拿大滑雪胜地惠斯勒开三天会。不过,会场气氛一点不“凉快”。
美国政府决定6月1日起对欧洲联盟、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高额钢铝关税,使这场世界最发达国家的“聚会”火药味十足,美国财政部长史蒂文·姆努钦成为“众矢之的”。
●贸易战“绑架”议程
主持会议的加拿大财政部长比尔·莫诺3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贸易”是这场会议“第一位和最重要”的话题,可能出现“有挑战性的讨论”“摩擦”和“语气强烈的措辞”。
莫诺去年受邀出席姆努钦的婚礼,把后者称为“朋友”,但涉及美加贸易摩擦,他说会向美国财长清晰表明加方立场,即“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把加拿大视作安全威胁都是一种荒唐想法”。
他说:“我充分相信,出席会议的其他所有盟友都会表达相同的情绪。”
美国开征钢铝关税,东道主加拿大受直接打击最大。据2017年美国对外贸易数据,无论钢铁或铝产品,加拿大都是美国第一大来源国。
姆努钦抵达会场后,头几个小时忙着与其他国家代表轮番会谈,单独会晤对象包括莫诺、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和德国财长奥拉夫·肖尔茨。
肖尔茨与姆努钦会谈前告诉媒体记者:“美国政府决定单方面征收关税是一个错误、在我看来也是不合法的举措。我们有经由国际层面确立的清晰规则可循,而(美方做法)违反了这些规则。”
七国集团由美、英、德、法、意、日、加七个工业化国家组成。彭博社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刚刚预测全球经济今明两年将迎来2011年以来最快的增长速度,而近期的贸易战“绑架”了这场主题原本应为全球经济复苏“庆功”的会议,严重考验七国集团所代表的“西方经济同盟”稳固性。
●“谁还愿意与美国谈判?”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3月8日签发行政令,宣布3月底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加征25%和10%关税,理由是进口产品妨碍美国产业发展,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这类关税涉及钢板、线材、铝管之类广泛应用于美国制造业、建筑业和石油工业的原材料。美国给予加、墨和欧盟等经济体暂时豁免,根据贸易谈判进展决定是否给予永久性豁免。
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5月31日说,因为与加、墨、欧盟的贸易谈判进展不如预期,征税令将从当地时间6月1日零点(格林尼治时间1日4时)起生效。
罗斯“提醒”这些伙伴,总统特朗普有权随时撤销或修改关税政策,所以仍有“灵活”谈判空间,“我们仍然相当乐意、甚至热切希望与相关各方商谈”。
但美国的伙伴们不喜欢这种“先罚后谈”的策略。
肖尔茨说:“我们会愿意经由谈判在贸易政策上达成共识,但这只有在(美国)撤销单方面施加的关税之后才可能实现。当今世界,维护一个遵循规则的自由贸易体系才是正确做法,保护性关税不会带来繁荣,谁都不例外。”
芝加哥全球事务学会高级研究员、前白宫贸易顾问菲利普·莱维告诉美联社,他不认为美国加征关税能促成贸易协议,“只可能扼杀所有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原因是,假如美国能随时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开征关税,“谁还会愿意与我们谈判?”
●G7峰会“火花”更盛?
G7财长会以5月31日一场晚宴宣告开场,议程安排在6月1日全天和2日上午。按照安排,姆努钦将在2日下午会议结束后向媒体发表讲话。
姆努钦只是“打前站”,特朗普下周将出席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外界预计,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让西方盟友怨声载道,下周峰会必将“火花四溅”。
在首都渥太华,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告诉媒体记者,他请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转达想在峰会期间与特朗普面谈的要求,遭到拒绝。特朗普说,除非加方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某项重要议题作出让步,他才同意与特鲁多面谈。
特朗普上任后施压加、墨重新谈判施行24年的北美自贸协定,修改他认为“有损美国利益”的条款。谈判已断续进行10个月,进展缓慢。
美国去年进口总值480亿美元的钢铝产品,来自加、墨和欧盟的产品价值合计230亿美元,占将近一半。
加、墨、欧盟和日本威胁要对美国产品征收与预估所受损失“等额”的报复性关税。日本没有获得美方豁免,美国已从3月底开始对日本钢铝征税。
加方说,准备从7月1日起对总值128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征收最高25%的关税,包括钢铁产品、酸奶、枫糖浆;欧盟的报复清单涵盖铸铁制品、牛仔裤、蔓越莓、摩托车等,可能从6月底开始实施。墨西哥计划对美国钢铁、猪肉、苹果、葡萄、奶酪等产品征税。
列入报复清单的美国商品多数出自传统农业和制造业大州,即特朗普和共和党主要“票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5月31日说,假如世界贸易秩序遭“大规模破坏”,各国公众对领导人的信任将受到严重损害,因为高关税首先损害那些依赖进口廉价物品生活的低收入人群。
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说:“每次想到特朗普,我都感到困惑。”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曾与特朗普互动亲密,但他引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句名言向这名美国总统发出警告:“经济民族主义导向战争。这就是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