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今天(23日)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了解到,目前北斗三号系统已建成最简系统,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将在2020年前完成整个系统的建设。
本届年会以“位置,增强时代”为主题,体现高精度时空信息增强服务通过与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融合应用,助力信息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领域进入增强时代。这也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各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不仅仅卫星发上天,这个系统就可以用。他需要很多的在轨的测试,性能的考核包括评价,经过认真的验证以后,我们才能向全世界公布我们系统的服务性能。因为它一旦开始投入运行,就需要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发射了8颗全球组网卫星。到今年底,我国还将发射10颗,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的精度。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重点是一带一路的国家,对我们普通百姓的变化就是,在某些区域可以用北斗2号,那么今年底以后。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北斗的服务。
本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为期三天,邀请各国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代表和卫星导航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会,通过学术交流、高端论坛、展览展示和科学普及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卫星导航领域最新成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第一就是我们卫星关键器部件已经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第二就是我们地面的应用芯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在2020年,我们北斗3号系统建成以后,要构建一个陆海空天一体化的,能够安全可靠实用的高精度的国家北斗时空体系。
北斗三号增加星间链路提升精度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正式启动中国卫星导航建设开始,中国北斗正在按从国内覆盖、到亚太区域覆盖、再到全球覆盖“三步走”的规划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一号和二号系统已经顺利完成组网。北斗三号增加星间链路等新功能,经过在轨测试,系统定位精度达到2.5米至5米,整体性能大幅提升。
北斗二号从2004年开始研制,到2012年底正式对外提供服务,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性能稳中有升,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至6米。增加4颗备份卫星,2颗已发射入轨。经过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形成全国“一张网”,可提供实时厘米级高精度服务。建成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具备对北斗、GPS、格洛纳斯、伽利略四大系统监测评估能力。
去年年底(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组网拉开大幕,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北斗三号卫星继承北斗特色,对标世界一流,增加星间链路、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播发性能更优的导航信号。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我们北斗3号的信号体制增加了好几个频点,好几个信号。信号增加了,同时我们的性能也增加了,水平能力也提升了。这就是我们北斗3号在体制方面有优越的。同时在我们整个北斗3号的体制上面,也有一个较大跨度的提升,比如说我们的星间链路,实际上实现了我们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空间定位精度可以提升2到3倍。
世界多国推进卫星导航系统研制
除了中国的北斗,世界上还有三大卫星导航系统,他们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欧盟的伽利略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
说到卫星导航,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美国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GPS是现阶段发展最完善、技术最成熟、应用最普及的卫星导航系统,由美国历经20年耗资超过300亿美元建成,该系统由分布在两万公里高空的六个轨道上的24颗卫星组成。1990年,GPS组网完成,1994年,美国宣布向全世界范围免费提供精度达到十米的定位信号。然而世界各大国研发自主定位系统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止,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等,都在推进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基本和GPS同时开始发展,然而完成组网的时间却晚了30多年,雄心勃勃的欧洲伽利略工程,更是在欧债危机的拖累下缓慢前进,这也证明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是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全面考验。而中国的北斗后来居上,已经发展成为能与GPS比肩的导航系统,在某些技术领域还有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