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长城内外

为英雄的尊严奔走呐喊时 请不要忘记“她们”……

来源: 中国军网  
2018-05-23 17:25:33
分享:

  英雄的力量最恒久。

  习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军队作为出英雄、领风尚的群体,越是价值多元,越应坚守高地。这是时代刚需,也是使命担当。

  一

  去年3月,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张浩烈士的妻子林红艳生下一名男婴,母子平安。

  让人深感遗憾的是,张浩却没能等到生前最为期许的时刻。就在孩子出生的一个多月前,陆航某团飞行员张浩、王晓冬驾驶直升机开展例行夜间训练,然而突发的坠毁事故,让他们没能像往常一样平安返航。

张浩烈士

  一出生便再也找寻不到父亲的模样,那一刻,孩子的啼哭,林红艳凝望孩子的深情,都因张浩烈士的永久“缺场”,显得分外沉重。

  烈士安息,生者坚强。男婴按照烈士生前意愿取名为“佑佑”,那一天,张浩的血脉在新的生命中涓然流淌,给这个失去顶梁柱的破碎家庭,延续着继续走下去的憧憬和希望。那一刻,人们多么希望,这仍是一个完整的军人之家,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幸福永远。

  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首都,中国维和步兵营执勤分队遭袭。炮弹击中步战车,在内部爆炸——下士李磊,头部胸部重伤后牺牲;四级军士长杨树朋,伤势过重牺牲。

  杨树朋曾在《真正男子汉》节目中出镜,人说没就没了,谁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他牺牲后,战友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将噩耗告诉他的妻子邹丽娜,怕她一下子也接受不了。但邹丽娜得知噩耗后却非常坚强,她对连队的指导员说:“我会照顾好家里人的。放心。我们等着把杨树朋接回家。”

李磊、杨树朋忠魂归故里。王卫东、张永进 摄

  这份聊天记录在网上被晒出后,曾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有网友说:“真的是瞬间泪崩,这个女人承受的是我承受不了的,我敬佩中国军人及他的家人。”

  有人在安享岁月静好,有人在默默负重前行。军人负重前行,军属同样在负重前行,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承受的压力、分担的苦楚,或许会更多。林红艳、邹丽娜等烈士遗属们的坚毅与刚强,也在触动着人们的泪腺中,无声展示着什么叫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默默诠释着什么叫英雄的中国军属。

  是的,在这种“军”字号家庭里,有英雄的父母,就有英雄的儿女;有坚强的家人,就会有坚强的军人。

  因为戎装在身,一个个军人奋然负重前行,去坚守、去拼命、去牺牲;而因为军属身份,一个个父母、妻子、孩子,来理解、来支持、来坚强……

  二

  2017年1月19日,距农历春节还有8天。

  这一天,位于喀喇昆仑山深处的河尾滩边防连,终于迎来了自连队组建以来的第一位军嫂。

深情拥抱。赵金石 摄

  那天的团聚时刻令人感怀,在分离了200余天后,谭杨凭借自己的勇气与毅力,翻达坂、过冰河、绕弯道,跨越海拔落差4000多米,最终来到了丈夫亓凤阳的身边,实现了“一定要上趟昆仑山,看看丈夫和那里的守防官兵”的纯真心愿。

  这个动人的团圆背后,还有另外一个动情点——为了能够适应高寒缺氧的自然条件,谭杨每天坚持长跑,累计跑了1300余公里,体重由产后的80多公斤减到55公斤……

  为了上一次高原,我们的军嫂就要付出如此这般,而常年坚守在这里的军人可想而知都经历了什么。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所在的南疆军区,因自然条件的极其恶劣与艰苦,守望在这里的军人与军属们还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有的诉说着悲欢离合,有的铭记着爱和怀念,曾经280趟上阿里高原,被原兰州军区命名为“高原模范汽车兵”的英雄战士张良善,就是其中一个故事的主人公。

  张良善是汽车兵,常年穿行在新藏线上,翻越达坂、跨奔冰河,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脑袋就是拴在汽车轮子上。1992年10月,张良善即将分娩的妻子何桂丽因重感冒住进了医院,而此时的张良善即将上山执行运送油料任务。

  车到狮泉河,留守处把电话打到分区,说张良善爱人第二次住院,即将分娩,是难产。张良善听说后,将油料一卸完,就连夜开车往山下赶。到了多玛兵站,留守处的电话也追到那里,问他是保大人还是保小孩。他一听这话,泪就滚了下来,哽咽着说,都要保,都要保,实在不行,就保大人。

英雄探妻。袁学军 摄

  最终,等他赶到时,孩子已经夭折,妻子也因为大出血生命垂危。弥留之际,妻子流着泪对他说:“以后,跑山上的路,要慢一些。”没过几天,他的妹妹在老家病故,老父难以承受失了儿媳又失女儿的打击,痛苦万分,哭瞎了双眼,不慎从楼上摔下,把腿摔断了……

  就是在这样接二连三的厄运中,张良善始终坚守着一名高原汽车兵的本色。后来,以他为原型的《英雄探妻》的照片,成为中国军人与中国军属牺牲奉献、坚韧坚强的生动印证!

  三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裹挟着泥沙,更激腾着英雄军人的荣光。

  事实上,在中华民族越来越接近伟大复兴梦想的今天,英雄的人民军队从未让人民失望。

  在这里,当标杆、做榜样,是这个绿色方阵的共有追求、融入骨髓的行动自觉。革命战争时期,子弟兵被称为“大救星”;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成为国人心中“最可爱的人”;相对和平时期,社会又广泛流传“吃菜要吃白菜心,嫁人要嫁解放军”;如今,人民解放军又被赞誉为“最美逆行者”……

老兵在“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巨大横幅上签名。易志明 摄

  上个世纪,雷锋的名字从部队一个普通的班里走出来,并迅速走向全社会。他那种公而忘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鼓舞和激励了几代人。人们感慨: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向一个普通人学习、以他为榜样的行动能够持续那么久,没有哪种“时髦”,可以如此坚挺;没有哪种“怀旧”,可以这样深沉。

  岂止是雷锋。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王杰,为救出落入粪池的老农而献身的张华,奋不顾身救起跳水轻生女子的孟祥斌,危急关头把潜水器具让给被困群众的官东,拼死平安返航的退役军人机长……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样的英雄军人都层出不穷,守卫着和平安宁应有的模样……

  四

  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有人说,军队不生产谷物,但生产国家安全。军人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强后盾,军人家庭则是每个“后盾”的背后支撑。从这个角度上讲,提升军属的地位与荣誉感,与提升军人的地位与荣誉感,同样重要、同样迫切。

  2016年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进行了一次调查,让受访者说出哪些职业或行业不被受访者看好。结果让人吃惊,军人的不被看好度为8.6%,排在第14位,比较靠前。

  不可否认,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深入推进,军人军属相关的福利待遇得到了较为可观的提高。但是,承平日久,社会转型,军人、军属的荣誉感和社会地位受到冲击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让英雄受尊崇,让军人、军属受尊重,实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军人头也不回地艰难逆行的时候,当军属们一声不吭地艰难忍耐的时候,基本的尊重得不到,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冷嘲热讽,在是非颠倒之中,凉的最先是热血,寒的最终是公心。

  记得在石家庄学习培训期间,一位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教员,率性直陈种种针对军人军属的“怪现状””,最后他手臂一挥,神情激昂地说:“军人奉献流血、军属伤心流泪的事儿,再也不能有了!”一时间,掌声雷动。

  这节课已经过去6年了,教员的这句话,我始终清晰记得。但置身军营的日子越久,也越感到提升军人军属地位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单单发泄一两句,抱怨一两次,于事无补。它需要各方齐心参与,也需要每一个人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

  虽然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一些暖心的举措也确实在提振着每个军人的心。

  前年7月25日,维和英雄杨树朋骨灰安放后的第三天,英雄的家乡钢城区委、区政府就专题召开区委常委会,决定将杨树朋妻子邹丽娜安置进全额事业单位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并妥善帮助解决其家庭困难。

  张浩牺牲后,第一七五医院主动联系林红艳,请她到医院分娩,并免除了全部费用,医院还专门为她设置了“爱心产房”、成立了医疗小组……张浩烈士生前所在部队也密切跟踪关注,不仅派出了陪护人员,还承诺:“你和张浩的孩子,就是这个团队的孩子,我们一起把他抚养成人!”

  ……

  英雄不死,热血长流。暖心的举措,以及背后透出的尊崇与尊重,只会让勇者愈勇、强者更强。

迎着曙光凯旋。袁凯 摄

  在军改热潮持续鼓荡的日子里,在退役军人事务部已经成立运转的今天,我相信为英雄尊严奔走呐喊、为军属荣誉鼓与呼的声音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洪亮。

  让我们继续前进!

  作者王雪振

  来源:中国军网

关键词:英雄责任编辑:韩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