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新北川: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 人民网  
2018-05-08 16:53:48
分享:

  眼泪哭干不再流,生离死别不悲伤,心儿伴着真情走,大爱更比长城长……在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它讲诉了村民们在援建者的帮助下,从悲伤到奋进的心路历程。转瞬间,“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十年,当地人已抹掉了地震带来的忧伤,正昂首跨进新时代。

  北川新县城。北川网信办供图

  北川羌族自治县,曾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极重灾区之一,2万余名同胞在地震中遇难,全县基础设施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亿元。两年后,通过整体异地重建,一座功能齐备、独具魅力的新县城拔地而起。凤凰涅槃,北川重生,震后十年,该县紧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正奋力谱写北川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位于北川县曲山镇的石椅村,又名石椅羌寨。该村现有成规模农家乐15户,耕地180亩,果园、茶园2050亩,年产枇杷、猕猴桃、李子等水果64万斤。仅今年第一季度,这里接待游客就达6万余人次。

  近日,记者来到当地探访,据村民介绍,一到水果成熟的季节,就有不少城里人开车来买,这也是村里的农家乐最为忙碌的时候。

  图为石椅羌寨。王波摄

  “现在我们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向他们展现羌族文化。这样的生活,简单又幸福。”28岁的羌族女子王静,地震后抱着“挣再多钱不如陪伴家人”的心态,原本在外打工的她,返回家乡曲山镇景家村。安定下来后,王静来到相隔不远的石椅羌寨农家乐当起了服务员,凭着她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渐渐成长为石椅羌寨负责人,管理游客接待等事务。“这十年间,我还结了婚,娃娃都已经7岁了。”王静微笑着告诉记者。

  十年间,石椅羌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震重建后,从山脚到村里的5公里盘山村道硬化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以前这还是狭窄陡峭的泥巴路,村民步行半个多小时,才能把自家的水果背到镇上去卖,要是遇上下雨天,路就更加难走了。”村民向记者,现在,游客不仅能自驾车到寨里旅游,到丰收季节,还有从成都、重庆等地来的水果商开着大车来收购水果。

  图为石椅羌寨农家乐负责人王静。何孟书摄

  如今,通过水果带动乡村农家乐发展、挖掘羌族文化打造特色乡村旅游,这座村庄早已声名在外。2017年,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00元。

  北川是古代朝廷贡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4月初,首届北川古羌茶艺文化节暨擂鼓采茶节在擂鼓镇盖头村茶园举行。上千亩茶园里开展了丰富茶艺、茶文化、采茶、制茶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古羌茶。

  “以前我们这里的茶叶才买30、40元一斤,现在可以70、80元一斤。”村民王蓉告诉记者,十年来变化太大。

  图为擂鼓镇盖头村茶园。王波摄

  王蓉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之后,她与同样失去妻子的母志勇结合,再次组成家庭。

  平日,王蓉在家干点农活,家里的3亩茶园和6亩果园,成为了家庭的主要收入,加上丈夫在附近乡镇工地上工作挣的钱,她俩的年收入达到了5万元左右。

  “三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他们很孝顺,我们俩也不愁吃,不愁穿。”如今,王蓉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王蓉所在的盖头村,正在实施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该项目以“村党支部+企业+贫困户+茶农”为主要模式,以企业流转集体茶园为引领,通过村党支部的组织领导,同所有茶农签订合作协议,企业通过村集体每亩返利200元给贫困户和茶农,茶农按照协议要求对茶园进行管理,达到三方共赢。该项目为全村人均收入增收3000元以上。

关键词:乡村,振兴,地震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