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杨旌宏老人静静地在家看书
如果要问83岁的耄耋老人应当怎样生活?那么杨旌宏给出的答案很另类——上大学!
今年寒假过后,他已经作为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专业“学生”就读了3个学期。从2016年年底“入学”,首期同窗的孙子辈“同学”已在去年夏天“升级”。而他又与新一批相差60岁的“学弟”、“学妹”再次开始同窗苦读。
杨旌宏说,读书上学、研究古汉语就是他的乐趣。有人会觉得他读大学已经太老,但他觉得,这有什么关系?如果读不懂,就多读两遍。
老伴:这么大年龄读大学,真敢想
清晨,杨旌宏在家看书,看的是他最喜爱的古汉语
今天(24日)清晨6点,城市尚未从沉睡中苏醒,上清寺求精中学操场后的老式居民楼中,杨旌宏已将格子衬衫扎进牛仔裤,穿戴整齐。之后,拿出一本《古文观止译注》放进他用红色绒布缝制的书包中。
书包有点“土”,是杨旌宏从朝天门买回材料,然后“私人定制”的挎包,结实、宽大。前一天晚上,他从课程表里得知当天的早课是古代汉语专业课时,就提前做好了准备。因为这是他最喜欢课程,授课者是他最喜爱的教授之一。
见他准备妥当,老伴徐代贵端出一碗用苹果、梨和葡萄熬制的水果羹,送到他面前,并守着他喝得一干二净。
徐代贵对杨旌宏的读书计划并不反对,但至今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从大约十年前开始,杨旌宏就读古汉语、专研古诗词成迷,在市内老年大学学习了将近十年。2016年,他似乎不满足于老年大学的课程,开始一门心思地想去正规大学读书。
杨旌宏老人看书所做的笔记
重庆工商大学老师写给他的一段话
参加高考自然是不太现实。“我不需要文凭和学籍,只想要一个学习的机会。”于是,杨旌宏开始在“登门拜访”市内开设有古汉语相关专业的高校,希望能得到一个旁听的机会。
“摔着了、碰着了确实容易给学校添麻烦。”83岁高龄进入高校学习自然并非易事,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杨旌宏在几所学校都吃了闭门羹,但他仍然不想放弃。
2016年年底,他找到了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院领导被老人求学的决心打动,默许了杨旌宏在学校旁听。杨旌宏高兴不已,精心地准备了上学的行头,开始了持续1年多时间的“大学生活”。
见他热情高涨,老伴徐代贵默默支持着他的“上学计划”。徐代贵喜欢打麻将,但如果杨旌宏下午有课,她会留在家中给他做饭。如果有早课,她也跟着一大早起床,尽量把早餐搞得丰富营养,让杨旌宏有精力应付几个小时的学习。
“来不及了,路上要预留一个小时才行。”课程8点半开始,杨旌宏7点左右已经出门。当天主城有雨,杨旌宏撑了伞,走得更慢一些,20多分钟后才到达牛角沱轻轨站。他将乘坐轻轨到达南岸五公里,再下车步行5分钟,最后坐小巴前往重庆工商大学兰花湖校区。
坐上轻轨,杨旌宏从书包中模出一件外套穿上,初春的冻雨还是让他有一些吃不消。他再次看了看表说:“为了不干扰其他同学,我都是提前半小时到教室,从未迟到。唯一一次是前段时间遇上下大雨,等了半个小时才坐到公交车,最后赶到教室时离上课只有10分钟。”
同学:有他在,好意思不认真读书吗?
出门前,杨旌宏打开电脑查看天气预报
8点过5分,杨旌宏到达学院,走上广智楼长长的台阶。和旁边小跑着进教室的年轻同学相比,双鬓和眉毛都斑白的杨旌宏出现得有些突兀,他似乎并不在意。
他说,自己高中毕业,一辈子都从事钢铁冶炼的相关行业,是典型的工科生。但老来才发现“古汉语”才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退休后就一直钟情于此,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杨旌宏打趣说:“感觉前半辈子白活了,现在圆了大学梦,没啥丢面子的。”
早上7点,杨旌宏同往常一样按时出门去上学
按照课程表,当天的古代汉语专业课在307教室,杨旌宏到达时,已有十多位同学入座,他选了第一排正中的位置坐下。一位眉目清秀的小姑娘主动挪到他旁边的位置,拿出一本笔记本递给“老杨”。
“这是上节课的笔记,我这份记得全,你可以参考一下。”女孩名叫刘莉娜,是大一学生,也是和杨旌宏关系最好的同学之一。
杨旌宏年纪大,手脚慢,很多时候教授讲课的重点内容他都无法全部记录下来。每一次刘莉娜都很愿意帮这个“忘年之交”。杨旌宏也珍惜同学的帮助和善意,他在教材中用一张张的小纸片,把感兴趣的、不懂的、生僻的知识点一一记录下来,夹在对应位置。
杨旌宏来到牛角沱轻轨站乘坐轻轨3号前往南岸区五公里
“第一次见到杨老,惊讶惨了。”同班的龙小兰和杨旌宏已经十分熟络。第一次看到杨旌宏来上课时,她着实吃了一惊。得知他已经83岁高龄,还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一个多学期,开始从心里佩服杨老。“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用在杨老身上再合适不过。”
“杨老在这里,有鲶鱼效应!”后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生对杨旌宏加入他们班级体会更深。他说,大学里有很多同学玩游戏、上网、谈恋爱耽误学习。但他们如果看到杨老明明可以在家抱孙子颐养天年,还孜孜不倦地背古文、学语法,恐怕没人好意思不好好学习。
早上8点,杨旌宏到达重庆工商大学教学楼
一来到教室,刘莉娜主动坐到他旁边,把自己的课堂笔记给他看。
8点30分,门外响起了上课铃声。杨旌宏问刘莉娜:“今天上到哪一篇了?”“《左传》。”
教授:他愿意一直来,我就愿意一直教
“下周要进行半期考试,请各位同学准备。”古代汉语专业课主讲老师,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主任唐德正副教授在授课时宣布的消息,让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
杨旌宏老人认真聆听唐德正教授的古代汉语课
杨旌宏倒是一脸坦然,并非是他对考试有把握,而是因为他可以开卷考试。杨旌宏说,毕竟年岁不饶人,他的记忆力无法与年轻人相比,同学们一遍能记住的东西,或许他学习很久也没办法完全掌握。
他对成绩并没有要求,同学们的试卷他虽然也会尝试着做一些,但不会的地方,只能查阅资料后再作答。“能学多少是多少,享受过程但无法苛求结果。”杨旌宏对此很坦然。
唐德正对杨旌宏的情况十分理解,因为他的课杨旌宏已经是听“第二轮”。学年开学时,见杨旌宏仍在自己的班上,他就曾好奇地询问过原因,但杨旌宏的解释的确情有可原。
杨旌宏老人认真听课
“他儿子都已经50多岁,年龄比我还大。”唐德正说,杨旌宏在这里学习,其实学院中意见并不统一,少数老师觉得他会影响到其他同学,而更多的人担心他的安全问题,毕竟80多岁的老人万一有个闪失,是大家都不愿看见的。
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康清莲也证实了唐德正的说法。他表示,学院并不完全支持杨旌宏这样的行为,学校教务处和学院都有为难之处,特别是担心他年事已高,怕健康方面出现问题,学校难以承担责任。当然,如果杨老能有家人的承诺书,得到教务处批准,学院一定更加欢迎。
“但如果他愿意学,我还是愿意教。”唐德正说,自己是学院中最支持杨老的教授之一。除了认可他求学的精神,同时他对其他同学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杨旌宏不仅学了汉语言文学的相关课程,还选修了计算机,这和老师们鼓励学生多选修课程的精神不谋而合,相当于活教材。
另外,杨旌宏长期学习和研究古汉语,具备了一定的水准,在老人当中算得上不错的水平,只是缺乏系统搭建的知识构架,而大学课程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短处。
上午10点,杨旌宏老人完成了当天的课程离开学校
上午10点,下课铃响起,杨旌宏当天并没有其他的课程,于是将教材收进书包里,准备回家。
不过,杨旌宏并不会闲着。几年前,他自己动手创作了8万字的《近体诗平仄初识》,2016年3月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杨旌宏并未满足,下课后的空闲时间,他会对书籍的内容进行改进和修订。
他甚至想到了以文会友,“喜欢古诗词的朋友可以找我,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