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书香拂面。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尽管政务繁忙,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习近平依旧非常重视读书,把读书当作自己的最大爱好和生活方式。
无论是在考察出访还是在演讲谈话中,习近平经常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在2014年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列举了近百部中外经典文艺作品,提及130多名中外文化大师,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他对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
“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2014年2月,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在谈到自己的爱好时,习近平把阅读放在了个人爱好的首位。
“那个时候到处找书,到处看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当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自我要求。”在陕北,青年习近平给自己立下了这样的读书座右铭。
从梁家河村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正定到福建,从浙江到中央,读书不仅是习近平的最大爱好,而且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从“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到“建设学习型政党”,从牧羊锄地、秉烛夜读的下乡知青到日理万机、宵衣旰食的人民领袖,习近平率先垂范,不仅做到了“言传”,更有“身教”。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来到陕西考察调研,第一站便是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习近平走进这里,指着窗户下面说,那时候这里摆着一张绿色的书桌,那边还有个架子,我们装行李用的皮箱就放在上面。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
提起当年那个“带一箱子书下乡”“点着煤油灯读书”的年轻人,梁家河村村民武晖感触良深:“你问我们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习近平插队期间最爱好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习近平最爱看书。”在梁家河的那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习近平的脸、鼻孔、眼眶都被煤油灯的烟熏黑了。“
我们读书最多的时候就是在农村,十年寒窗,读书知识的基础是在农村打下了。“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回忆自己插队时读书的状况。“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习近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青年。
“那时候,我在陕北农村插队,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0里路去借这本书……”2014年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讲述自己青年时期“求知若渴”的故事。
“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出谆谆教导: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领导十三亿多人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因此,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全党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并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
为政之道,务于多闻。领导干部要多读书,修政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指出,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古人讲,“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读书即是立德”。
只有读书才能“使自己任何时候才不枯、智不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及领导干部读书的重要性。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提出要求:“要力戒浮躁,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深刻指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指出:各级党政干部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法律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我们的干部是复合型干部,有些知识是基础性的,都得掌握,不可偏废,然后再术业有专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我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中国陕北的一个小村子当农民,在那里度过了7年青春时光。那个年代,我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读了《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剧本。莎士比亚笔下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都深深吸引着我。”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演讲时,深情回忆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习近平边读书边思考,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坚定信念。
“我青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著作,也喜欢了解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还读过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等人的作品。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15年9月22日,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习近平讲述自己的读书故事。
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正是这股读书的“韧劲”让习近平把读书这个爱好坚持了四十多年。
作为夙夜在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阅读涉猎之广令人惊叹。2018年,在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之后,有媒体细心地观察到了他身后的书架,其中的图书包括马列著作及重要文献汇编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也包括哲学、政治、法律、军事、历史、文学、文化、艺术、科学、经济类图书等等,当然,还有习近平一直推崇的国学经典。此外,今年的书架还有一个新变化:增加了《十九大文件汇编》等书籍。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曾担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对领导干部始终严管厚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每有重大举措,习近平总要先组织“关键少数”专门进行学习、研讨,他屡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列出了领导干部应该学习的“书单”:
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其次,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第三,要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
除了鼓励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习近平还特别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党章作为必修课,要做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的模范。把学习党章当作“基本功”,这是习近平为全党同志指明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书,是习近平身体力行倡导的生活态度、工作责任,更是他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境界要求。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我们奋进伟大征程。让我们在人民领袖的带领下,求知善读,好学乐学,把读书当作终身的爱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不懈努力,永续奋斗。(文/刘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