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蝶变让人惊艳。昔日的小渔村和郊野地如今已经成了引领珠三角、长三角发展的改革高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如何补齐京津冀区域中河北的发展短板、形成中国北方新的区域增长极,成为新的时代考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运用大历史观,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宏阔的战略格局、强烈的使命担当,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
从零开始建设一个新区,这个蓝图要怎么画?最初的喧闹过后人们发现,这片热得不能再热的土地并没有马上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拆大建,一段时间后似乎又回到了日常。而在公众的视线之外,有一群人其实一直都在紧张忙碌着。
早在2016年5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就接到了为雄安新区做规划设计的任务。2017年4月,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之后的一年间,本着开门编规划的原则,来自国内外的40多家团队,300多名专家都参与其中,为新区规划出谋划策。
拥挤的车流、高企的房价、上学看病资源的紧张……这些北京曾经面临的问题如何避免在雄安再现?这份集合了群体智慧的规划将给解决大城市病提供怎样的方案呢?规划开出的药方之一就是控制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开发强度。新区规划建设区将按1万人/平方公里控制、起步区人口控制在100万、新区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雄安的开发把握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度,“度”就是开发量要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未来的雄安虽然有约2000平方公里,但是蓝绿空间占了70%,真正的城乡建设占30%以内。这样整个生态系统是健康的、有序的、安全的。而城市在这个绿色的环境中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度”这个中国传统智慧同样体现在雄安的建筑高度上。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说,这个城市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会到处是密集的高楼大厦、玻璃幕墙、水泥森林,它是一个掩映在绿色中的城市。
控制开发强度的同时,新区规划还战略留白约一百平方公里,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以保证城市发展更有弹性。
殷会良说,长远蓝图的布局必须要给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像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绿色低碳等技术的运用留下足够的弹性和空间。能够让城市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升级,而不是一开始把这个框给限定死了。
和一些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不同,雄安新区的规划提出了一个组团式发展的概念。
殷会良说,雄安新区更多采用20到30万的人口小组团的布局。每一个组团里面,就业、生活、休闲、娱乐都是自成体系的。尽量让这个城市的居民通过步行、自行车就能解决一天生活工作需求,而不用再像北京过度依赖小汽车。
根据规划纲要,雄安将呈现“一主、五辅、多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一主”即起步区,位于容城、安新两县的交界区域,是新区的主城区,会建设五个城市组团。“五辅”即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寨里、昝岗五个外围组团。“多节点”即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
起步区呈现“北城、中苑、南淀“的总体空间格局。“北城”即充分利用地势较高的北部区域,集中布局五个城市组团,其中东部组团会先行规划建设启动区,面积约20-30平方公里。“中苑”即利用地势低洼的中部区域,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南淀”为临淀区域,严控建设,重点塑造白洋淀滨水岸线。
春暖花开,位于雄县张岗乡的造林现场一片忙碌。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去年秋季,早在规划纲要发布之前,雄安就已经启动“千年秀林”工程了。整治垃圾、修建污水处理站、生态补水……2017年,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也已展开。规划未定,生态先行,雄安新区的这条建设之路走得不太寻常。
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介绍说,原来是就城建城,现在是生态优先,然后再建城,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理念和格局。整个新区的规划强调的是“一淀三环九片和多廊”,这就是一个整体生态格局。这个格局里面,白洋淀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就成为最核心的内容。
曾经,过多的人类活动并没有让白洋淀区域的经济很好地发展壮大,反而造成了当地水量短缺、生态破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次,雄安新区的规划鲜明地使用了生态空间的概念。结合当地特点,把河淀林田城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规划。
未来,通过实施搬迁、清淤、治河、补水等手段,白洋淀淀区面积将由目前的171平方公里逐步恢复到360平方公里左右,正常水位保持在6.5至7米。水面更广、水质更清,逐步恢复它华北之肾的功能。同时,新区森林覆盖率将由现在的11%提高到40%,起步区规划绿化覆盖率达到50%。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的立体生态格局将变为现实。
肩负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担,雄安新区的规划中高科技符号必不可少。人工智能、云计算、IPv6、基因工程、数字城市等等都出现在了规划纲要当中。可以想象,未来这里将是一个高科技的前沿。不过,纵观规划全文可以发现,不管产业发展有多高端,有一条原则始终贯穿其中,这也是设计人员表达的,雄安新区要让大家重新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个未来之城,人的居住幸福感被前所未有地重视。
大规模的蓝绿空间占比、中低层的建筑、为方便人的活动设计的交通出行体系及城市组团……体现在各个章节中的理念最终会让人们产生很多与传统大城市不同的居住体验。而规划理念带给这座新城的变化不仅仅是物理性质上的,像楼有多高,路有多宽,它还可能在无形中引导这里的人改变自己的行为。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介绍说,有一个很重要的亮点,以个人积分建立个人诚信体系。这就为个人的碳排放行为的约束和激励提供了可能。能不能一个星期少用一次洗衣机?能不能每天多走路、少开车、不开车?当雄安信用体系和数字城市实施以后,这些行为是被激励的。
基于什么样的价值观规划一座新城决定了它的格局。习近平强调,“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要能够经得起千年历史检验,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和传统大城市出现问题再“打补丁做手术”不同,雄安新区可以从规划时就把我们的价值观和科学先进的理念输入进去,让这个“孩子”从一出生就是健健康康的。而从零起步规划一座新城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难得的机遇。雄安的经验将为解决大城市病提供中国方案,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板。
这次发布的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更多的是指引一个发展方向,接下来要想进入实质建设阶段还需要有各种专项规划配套出台。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和40年前的深圳速度相比,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更强调雄安质量。那么,在这样一个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哪些高新高端产业会优先进入?雄安会给它们提供怎样的发展空间?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会有怎样的体验?你走的路、住的房子、看到的城市风貌、享受的公共服务可能会有什么不同?明天的焦点访谈我们继续为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