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往往由许多环节构成。但是,每个环节的权重不一样。击破关键困难,底下往往势如破竹,用句文言,叫“可传檄而定也”。如果找不到关键点,平均使用资源,好比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备考,会了的题重复做,不会的题不知道哪里不会,做不了针对性训练,虽然天天起五更睡半夜,也是做无用功,成绩好不了。脱贫攻坚,也应作如是观。(4月16日《人民日报》)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全国各地情况看,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时间紧、任务重。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直接奔着问题去,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以决战决胜之势,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当前,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间点的临近,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贫困村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穷在水上、苦在路上、差在产业上,脱贫难度很大。这就要求全国各地区必须坚定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不断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真正扶持到项目、受益到农户、责任到人头,确保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到2020年全面完成。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关键,直接关系和影响着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是无源之水,是不可持续的,就地扶贫就很容易返贫,易地扶贫搬迁就很容易搬得出而稳不住。只有扶出产业,才能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精准扶贫才算扶到了家,也才能实现精准脱贫目标。这样看来,培育发展富民产业,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是全国各地精准脱贫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手段。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分类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宜迁则迁,帮助贫困群众掌握脱贫致富的门路和技术,提高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真正扶出“产业”,让贫困地区群众真正拔掉穷根。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且越往后,难度越大,越是接近目标,就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少数干部急功近利,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表面看似热热闹闹,实则一地鸡毛。要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我们就必须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做好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工作,直接奔着问题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坚决抵制和摒弃扶贫形式主义,真正把精准脱贫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让贫困群众有更多更充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刘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