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9日电(凌纪伟)近日,美团收购摩拜终于尘埃落定。美团完成跨界出行夙愿,摩拜迎来新的开始。
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摩拜单车是截止到2017年共享经济行业最热门的平台。作为共享经济的一面旗帜,仅创业三年便被他人收入囊中,共享经济的未来在哪里?
烧钱难以为继,资本担当“终结者”
对于摩拜“卖身”,有人认为价格偏低。也有人认为,美团其实扮演了“接盘侠”的角色。明明是出行领域的一面旗帜,为何今天的摩拜颇有“烂摊子”的意思?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认为,商业模式不清晰,大部分共享平台尚处于烧钱的发展阶段,运营依靠融资维系,这是共享经济行业存在的一大痛点。
实际上,随着规模越铺越大,摩拜“烧钱”速度不断加快。至被收购前,摩拜债务总额超10亿美元。直至被美团作价全资收购,摩拜也仅仅是共享单车行业中“最接近盈利”的一家企业。
能否从资本“输血”中独立出来成为共享平台发展的关键。但即便是摩拜这样体量的企业也难以割断与资本的千丝万缕,最终也难逃被资本“清算”的宿命。
据统计,摩拜截至目前已完成10轮融资,融资金额达百亿人民币。但正如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知名财经人吴晓波专访时所说,“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
针对日前在朋友圈广为流传的“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的文章,有专业人士推测,创始团队实际上根本没有拿到什么钱,甚至是“裸退”。权益应该是所有投资人按照互相之间的股票优先级来分配。
对整个行业来说,共享单车这两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几轮洗牌过后,倒闭的倒闭,停运的停运。
在诞生之初,共享单车原本有着相对健康的商业模式。只是在资本的助推下,行业泡沫越来越大,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也就越来越远。资本一旦停止“输血”,即便摩拜这样的行业标杆也难逃崩溃边缘。
互联网收购案背后,大逻辑是巨头角力
收购摩拜后,美团表态,“通过业务和场景联动,为消费者创造美好生活。”摩拜也表示,“将不断创造令人惊喜的用户体验。”
争夺线下流量其实就是争夺用户,而共享经济的核心就是连接人与服务,掌握着大量用户资源。自2015年创立至今,摩拜单车用户达2亿,每日骑行次数达3000万次。
美团其实正在布局大出行,2017年底公司组织架构升级后,成立了到店、到家、旅行、出行四大LBS场景。在网约车领域,美团与滴滴的对抗已经打响。此番收购摩拜,美团的场景入口又多了共享单车。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加入美团后,摩拜将推动美团为用户提供更加完整的闭环消费体验;美团丰富的吃喝玩乐消费场景,也将为摩拜用户带来更为丰富、便捷的服务。
如果从更高层面来看,美团收购摩拜,并不意味着共享经济就此失败,而是把共享经济带入到“新零售”这场更大的争夺战中。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和摩拜拥有共同的投资人腾讯,腾讯在美团收购摩拜的这笔交易中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
陈礼腾分析,腾讯愿意美团收购摩拜,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很可能是阿里和蚂蚁金服95亿美元收购了饿了么。美团在城市中的短物流配送能力,是腾讯“新零售”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本质上讲,美团收购摩拜,是腾讯系的“美团+摩拜+滴滴”与阿里系的“淘宝+盒马鲜生+饿了么”的对弈之举。这次收购,是巨头线下激烈竞争的又一体现。
巨头角力是目前我国互联网领域的鲜明特征。从共享经济到电商,再到新零售,近期多起知名互联网收购案背后,是阿里与腾讯系之间的竞争。在这场争夺战中,“站队”是无可避免的选项。
共享经济的归宿,正融入巨头生态
日前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去年共享经济的一个行业变化,就是过去单个分享经济平台已经开始生态化发展。
只不过,摩拜被美团收购,让我们意识到这种生态化发展不一定是由平台自身主导,而是被纳入“新零售”这个大生态中。
随着美团收购摩拜、阿里加码ofo及投资哈罗、滴滴接管小蓝,共享单车领域几大平台基本蜕变为巨头生态中的一环。
除了共享出行外,共享充电宝、共享租房等多个领域在2017年同样获得资本市场亲睐。这些领域的共同特点,就是借助平台技术,连接人与服务,掌握着巨头们看好的大量用户资源。
新零售涵盖的细分场景虽然众多,但对线下的流量争夺是一致的。事实上,有些数据并不是发端于纯互联网平台的阿里腾讯所能感知的,向线下扩展,共享经济平台无疑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补充。
曹磊认为,由于消费升级的趋势,新零售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能够打造完整的消费闭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新零售时代消费从“千人一面”转向“千人千面”,共享经济平台作为感知用户行为的一种途径,无疑可以为更准确描绘用户画像提供支撑,推动形成消费闭环。
《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指出,资源掌控能力不足是共享经济的一大痛点,大部分共享经济平台对资源的运营能力略显不足反而造成资源浪费。
不可否认,一些共享经济平台曾尝试围绕用户需求提供多元化、多场景服务,但都难成气候。在合纵连横的互联网平台大战中,共享经济平台难逃被收购的归宿,成为巨头生态中的一环。
当然,无论是收与被收,对最终用户来说,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是否得到更好保障,服务是否能够更加改善。我们希望频繁的收购案别影响整个市场的创新活力,更别偏离满足用户需求这一商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