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陆战装备加速列装、第一艘国产航母出坞下水、歼-20飞机列装部队……连日来,国防科技创新的强大活力和丰硕成果成为军队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大家表示,要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把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军队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为实现党的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有力支撑。
必须更加注重创新驱动,下大力气抓科技创新
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这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鲜明时代要求。全国人大代表、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张雄伟说,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军事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的。必须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扎扎实实地谋划推动科技创新,不断攻克制约我军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瓶颈短板问题。
放眼全军,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北斗二号卫星工程、舰船新型集成化发电技术等一批前沿性、探索性和自主创新类成果捷报频传,成为中国军队的闪亮名片。
“国防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就要总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只有成为领跑者,才能抢占未来军事竞争的制高点。”长期从事海军信息化与作战指挥教学科研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陈黎明说,从“跟跑”到“并行”再到“领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防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必须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前沿,加强前瞻谋划设计,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为军队建设提供强大支撑。”陈黎明说。
必须把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是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强军事业蓝图。
实现跨越发展,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显得愈加重要而迫切。
“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无论军用还是民用都有极其广阔的需求和前景,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加速发展国力军力的共同选择。”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办公室主任杨利伟表示,“相比发达国家高达80%的军民融合度,我国军民融合的现实差距是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同样巨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一系列政策法规颁布实施,为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利伟表示,军地各方同心协力,破除影响和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加强资源统合、力量整合、政策集成,必将进一步提升科技领域军民融合质量效益。
必须最大限度吸引和集聚优秀人才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不论是当年搞“两弹一星”,还是今天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人才都是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对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影响越来越深刻,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掌握了军事对抗的战略优势,谁就掌握了决定未来战争胜负的命脉。”张雄伟说,“没有人才,创新无从谈起,能打仗、打胜仗也无从谈起。”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军人才队伍规模有了很大改善,但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仍然十分缺乏。张雄伟表示,当务之急是走开军地人才双向培养交流使用路子,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培养、保留使用好各类人才,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许多军队代表委员都对这一幕记忆犹新:2017年7月28日,习主席向马伟明、程开甲等国防科技领域专家颁授“八一勋章”,令广大国防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习主席对人才的高度重视,这是全体国防科技工作者的荣耀。”陈黎明说,作为军队科研人员,一定时刻牢记嘱托,下定自主发展的决心,增强自主创新的信心,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