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文/本网记者吴迪金妮图/本网记者杨昌鼎)无论是发端于六盘水的“三变”,还是让塘约焕然一新的“塘约道路”,都是贵州破题“乡村振兴”的“原创解法”。3月6日晚,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首场集中访谈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刚,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训华,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兴伟集团董事长王伟,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六盘水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贵州实践”这一话题侃侃而谈,分享各自在探索乡村振兴道路中的所得所感,场面热烈。
“三变”:脱贫攻坚的“黄金腰带”需要“2.0版”
六盘水,这个由六枝、盘县、水城组成的美丽城市,诞生于1978年12月18日。那一天,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开幕日,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开端。
在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市长李刚看来,这样的巧合,为六盘水的城市精神灌注了“敢为新、常为新”的基因,为后来六盘水以“三变”扬名全国奠定了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刚在集中访谈中发言
“农民为什么穷?因为只有双手,没有资产。”李刚代表说,“三变”是一条脱贫攻坚的“黄金腰带”,这根“腰带”,就是把资产、资源“绑”到农民身上,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身价。
李刚还认为,“三变”用得好,也能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让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综合治理相互促进。例如,把改革相关内容融入村规民约,“你要参加村里合作社的扩股,要遵守乡规民约才可以。”李刚表示,要让“三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打造“三变”的升级版,为“来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打好制度基础。
“五个好”让你读懂“塘约经验”
“我们村的集体收入从一张白纸到2017年底的312万元,人均收入达11000多元,靠的就是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说,不改革,塘约没出路。穷则思变,2014年的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让受灾严重的塘约走上了不得不改的路。从后进村到先进村,从破败村到美丽村,从封闭村到开放村,塘约实现“蝶变”。
“塘约经验,其实就是好的基层组织、好的改革举措、好的发展模式、好的产业路子、好的村规民约。”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训华说,“塘约经验”是“以三权促三变”的硕果,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契合一致。
陈训华介绍说,2016年起,“塘约经验”在安顺市1007个村开始推广,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2017年,“塘约经验”被写入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2020年,我们要在塘约实现一二三产的高度融合,实现智慧塘约。”左文学说。
和塘约村同样靠“改革”改变命运的,还有岩博村。
从“一杯白开水都没有”到“一瓶人民小酒香飘四溢”,昔日的岩博村人均纯收入不足800元,1/3的村民没过温饱线。村支书余留芬当家后,坚持巧干实干,把贫困村发展成年人均收入达5600元、集体资产达800万元的先进村。
执着修路斩穷根、发展产业谋致富,余留芬说,她带领岩博村谋发展的历程,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2002年花23万元“天价”买下的无人问津的林场,如今已成为估值几千万的村集体资产,是岩博村最为宝贵的财富。而对于十九大后大火的“人民小酒”,余留芬表示,一定要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2020年力争使岩博酒业在主板上市。
多措并举破题“产业革命”
如今,岩博村、塘约村都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本”。如果要归纳它们的共性,那就是都有着一个战斗力、凝聚力强的基层党支部,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火车头”。
“我们的联村党委不仅在省内,还与云南的一些村打通,建立了跨省的联村党委。”李刚表示,“三变”是一个“基座”,借助于联村党委的力量,能够在这个“基座”之上,建立更广范围的产业“捆绑”。
陈训华说,2017年,安顺市推广“塘约经验”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党支部村委会建设,充实调整贫困村的支部、村委,对65个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大换血”,为贫困村选好“头羊”。
乡村振兴的重点,就是抓产业,这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的核心要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是关键、基础。”陈训华表示,安顺将从产业结构调整、扶贫产业贫困户全覆盖、发挥产业龙头带头作用、扩大农产品销售、增强对产业的科技支撑,共同助力“安货出山”。
李刚认为,“三变”可称为城市资源的下乡通道,是城乡结合的体制纽带,能够打通城乡资源流通渠道,实现自由流通、平等交换,撬动工商资本、金融资本下乡。另外,“产业革命是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的主要内容,既然是革命,就要有‘破’,破的就是以玉米为代表的落后产业结构,要坚决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作为民营企业家,王伟认为,企业家更要有感恩的情怀,要把“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当成贵州民营企业家的初心,先富带后富。王伟介绍,2015年,兴伟集团无偿投资3.77亿结对帮扶安顺市普定县秀水村,并从集团选派100余人组成的帮扶团队进驻秀水村,把企业资本、技术、人才带到了秀水,在秀水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通过产业扶贫帮扶秀水建设美丽乡村。2016年1月8日春节期间,秀水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5万人,旅游收入达300万元,秀水人收获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桶金,摘掉了贫困帽,吃上了旅游饭,“投身乡村振兴,企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