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衡水2月23日电(记者雷东瑞)屋外抛砖弄瓦、鬼哭狼嚎的声音,吵得李世民难以入睡。秦琼闻之上奏,愿与尉迟敬德披挂戎装,伺候在太宗左右。当夜果然平静无事,李世民很高兴,但又不能让两位将军长期彻夜不眠。于是,他让画工将二人画像悬挂于左右宫门之上。这一做法很快流传到民间,秦琼、尉迟敬德便永久成为年画上的门神……
胡兰勇向记者讲述武强年画的悠久历史。记者雷东瑞摄
在“范家武强年画”19代传人范晔丈夫胡兰勇的介绍中,站在2000余块历经百年的年画古版之间,听着这神话传奇故事,看着这保存完好的刻板,记者一时有些穿越之感。
“其实,很多人不了解,武强年画不仅仅是门画。他还有神祃、历画、窗画、灯画、中堂画、对联等几十种,形式多样,十分丰富。”胡兰勇说,“越是走近这种年画文化,越是能被他的魅力吸引。”
武强年画,源于元代以前,明代初具规模,清康熙、嘉庆年间达到顶峰,是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一种年俗装饰品,因构图饱满,线刻粗犷,设色明丽,造型夸张,地方特色浓厚,被誉为“中国农耕社会的缩影”“民俗生活的大观园”“东方圣经图解”。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范家祖祖辈辈均以画画为生,“地无半垄,不务农业”,在武强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料记载,明朝永乐年间,祖先范应龙从山西迁徙武强,便潜心刻苦钻研,四处拜访名师,学习求教,终成当时著名画师,并创建了武强最早的民间年画作坊——锦章画店。传说,范应龙从印书馆受到启发,开创了套色印刷年画的新工艺,被尊称为武强民间年画“鼻祖”。范家画艺高超,代代相传,其后代范锡昌、范修文、范忠信等都是当时武强年画代表性人物。如今,范晔的父亲范冬峰虽已六十六岁,但仍在从事年画创作。
“我们是真不忍心看到我们民族文化瑰宝就这么没落。”范晔胡兰勇夫妇心中一直有一个年画情结,“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努力下,把范家年画事业发扬光大。”
胡兰勇告诉记者,为将这项事业更好地发扬光大,他们不仅整理、装裱了范家历代年画艺人手绘字、画100余幅,还奔波山东各地,收集明代、清代、民国及现代各类年画木版2000余块;寺庙、祠堂等处悬挂的百年历史老布画500幅左右;老年画手稿资料200余张,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年画1000余幅……
如今,夫妻俩的藏品已经堆满了整整三大间屋子,很多藏品因为条件所限没办法展示出来,他们“希望兴建一座范家武强年画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年画,欣赏年画,传承年画,让更多的孩子继承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胡兰勇说,他已经与衡水学院等河北省内院校取得了联系,“范家武强年画”作为衡水学院国家级研究课题,经学院的搜集、挖掘、整理,已初步形成一部文献。同时,随着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民间艺术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我的女儿天生爱好画画,学的是美术,这就是我们传承下去的希望。我将会尽最大努力将范家武强年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