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河北雄安新区自2017年4月1日设立以来,世界瞩目。作为新区成立后第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备受关注,它将是新区首先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的窗口。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额约8亿元,总建筑面积9.96万平方米,规划总用地24.24公顷,建成后将承担雄安新区的规划展示、政务服务、会议举办、企业办公等多项功能。
近日,记者走进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采访了设计方、开发方和施工方负责人,立体了解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从设计、开发到施工全程的亮点与难点。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工地。资料图
设计:建筑师负责制贯穿全程,突出“绿色、现代、智慧”理念
中建设计集团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设计负责人黄文龙。陈安阳摄
记者:中央对雄安新区的定位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设计方对此如何理解和实践?
黄文龙: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我们设计团队对此的理解是:“政治定位高、规划起点高、设计要求高、建设标准高、科技含量高”。
中建设计集团以设计总承包形式承接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工程设计及管理工作,并且全过程贯彻实施建筑师负责制,意义和责任都很重大。项目集合了优势团队资源,采用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在多个领域形成了突破和亮点,充分体现了“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的雄安标准。
记者:绿色、生态、宜居等要求,始终被放在新区建设的重要位置。在实现节能环保绿色方面,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有哪些设计亮点?
黄文龙:从政务服务中心的设计来看,我们采用了超低能耗建筑做法,降低建筑体形系数,控制建筑窗墙比例,完善建筑构造细节,设置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具有示范性的“被动式房屋”。
我们还因地制宜地设置了景观湿地,进行雨水收集和调蓄,雨污水做到零排放,践行“海绵城市”理念,打造海绵区域。建筑空间立体绿化,营造区域生态环境。公共停车区域大比例采用充电桩,充分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地源热泵等新能源形式,减少排放与污染。区域内市政管线也高标准采用了综合管廊布置,极大提高了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与标准。
记者:未来的雄安将是一座充满智慧的现代化新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设计上如何体现科技含量?
黄文龙:自设计之初,项目就确定了全生命周期的BIM辅助设计原则,基于雄安云的大数据引领,通过SOP-BIM运维管理平台的技术支撑,真正实现了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及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同期智能建筑模型,做到“数字孪生”的建筑镜像,从而进一步引领从BIM走向CIM的智慧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这里需要进一步解释下。所谓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的缩写,即“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其实就是用三维图纸展示设计成果,最大的特点是包含了大量数据信息。而CIM则是此次提出并实践的一个全新概念,把building做成city,也就是整个城市信息化模型。雄安未来所有的建筑模型和数据都会出现在雄安云平台上,实现用虚拟的城市管理现实的城市,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记者:与一般项目相比,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面临工期紧张的挑战。有哪些措施来保证进度提升建筑品质?
黄文龙:项目响应和推广建筑产业化的国家政策,在快速建造的要求下,采用了装配式钢结构集成化建筑体系,构件及模块工厂预制生产,现场组装,装配程度高、安装精度高,可保证建筑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
此外,项目建筑装饰设计采用标准化单元分格,精简装饰构件,模数经济合理,将金属铝材复合墙板及装配钢框架作为立面形象,工厂预制装饰构件,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建筑品质。
开发:采用国内首例联合投资人模式“智慧创新”护航“绿色发展”
中海地产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副总经理倪健刚。陈安阳摄
记者: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在开发建设方面有哪些亮点?
倪健刚:做不动产开发建设15年来,这个项目是我所经历的建设水平最高的一个。
首先是规划起点高,模块化设计、装配式建造、节能低碳、“海绵城市”等许多新理念在这个项目得到应用;其次是建设标准高,全过程的质量可追溯系统,BIM技术应用于建设管理,智慧工地、智慧运营等数字化管理系统在项目中得到实际应用。
可以说,在其他城市或其他项目上的点状技术或管理亮点,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上变成了“标配”。这一点,的确走在全国许多项目的前列。
记者:住建部2017年印发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的“绿色发展”理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倪健刚:“绿色发展”理念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上。全钢结构框架、预制墙体、集成房屋等工厂化的建筑构件在项目上大量应用,减少了现场施工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损耗,提高了工作效率。该项目还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地热资源,建设冷热双蓄能水池系统,实现建筑物供暖(冷)总能耗的60%以上为浅层地能。
“绿色发展”理念需要“智慧创新”的支撑。该项目运用多维能耗数据采集系统,合理分配能源供给;项目还安装了大量物联网设备,通过定制研发的手机APP,只需轻触点击,即可实时查看工地视频监控、扬尘噪音、温度湿度、作业人员、构件状态等数据。项目还采用人脸识别及大数据应用,提高管理智能化。
记者: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作为新区首个开工建设的项目,有哪些经验可在今后的新区建设中推广?
倪健刚:项目创新了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采用的是国内首例联合投资人模式。中建联合体作为项目的联合投资人,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全链条业务,打破了“投资人不管建设、建设者不去使用”的传统模式。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去考虑项目,必须高度投入、全面统筹,责任心和全局观得到了提升。
此外,项目建设高起点规划,设计先行、高点定位,谋定而后动,确保了项目的高品质建设。项目所选用的总承包单位也是国内一流的施工企业,履约能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好、经验丰富,确保项目在如此紧张的工期及冬天施工环境下取得最优成绩。
施工:历时1000小时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谱写“雄安速度”
中建三局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经理刘创。陈安阳摄
记者:工期紧、任务重,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哪些主要难点?
刘创:该项目最大的难点在于资源组织。由于项目工期紧、任务重,这需要我们在短期之内集结大量的管理人员、施工建造者、建筑材料和建造设备。最初我们进入场地时,基本上就是一片农田。在没水、没电、没有坐标点的情况下,我们调配各方力量完成了前期工作。
4天时间,我们准备了3000多吨钢筋进场;7天时间,完成了12万立方米土方开挖;10天时间,浇筑了3.5万立方米的混凝土;12天时间完成整个生活区建设;历时1000小时,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项目以装配式建造为主,保证了建筑在短时间高质量完成。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短时间能达到如此效果,这是我所没有经历过的。
记者:2018年,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和雄安新区设立一周年,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建设与曾经的“深圳速度”相比,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刘创:当年中建三局参与了创造“深圳速度”,现在我们又在谱写“雄安速度”,自豪!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时代背景不一样。“深圳速度”的产生是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建造技术、施工设备和建筑材料都比较落后。先辈们展现的是一种不甘落后、奋力跻身大国行列的精神风貌。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则是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
当下的建造技术、施工设备、建筑材料等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雄安速度”是通过集团化、立体化、智慧化创造,展现出的是科技建造实力、绿色建造实力和创新建造实力,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有力体现。
今年是雄安新区设立一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从“深圳速度”到“雄安速度”,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规划和建设的雄安新区,一定会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千秋之城、未来之城、典范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