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接近年根,心就会越发“活”起来,回家成了一种执念,乡愁成了一种情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写乡愁的余光中老师已经去世了,可乡愁还在,永远都在。
家,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温暖的存在。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晚上坐着爸爸的摩托往家赶的时候,天上下起了雨,躲到一个桥下避雨,望着远处有灯光的房子,就开始想象起自家的温暖了:姥姥一定趴在窗子前等我们回家,而妈妈一定正在准备将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或许,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一个家可以躲避风雨,有爱自己的人在盼着自己归家。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有人说,看春运可以看到最壮观的人口迁徙,我说,看春运就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情怀。无论大城市有多么方便快捷,自己的小村落有多么的闭塞落后,自己的亲人就在那里,自己的根就在那里,一把泥土一掬水都是自己熟悉的朋友。或许在外面打拼时间久了,反而越发会怀念起那些简单而纯净的生活,若不是生活需要,谁愿意背井离乡。所以,乡愁总是在一个特殊的节点以最浓烈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那些平时看不出看不到的流淌在骨子里的乡愁是邮票,是船票,是泪滴,是星斗,更是眷恋。拥有这种情怀的国家和国民,大多性格是美好而温和的,在传统中华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孝悌、诚信、勤俭、感恩,向往单纯美好的生活,心永远是善良的。这些大多数的中国人才是最鲜活的人,才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代表,想要见识真正的中国,只有从这些淳朴善良平凡的人身上才能看得出。
所以,从根本上说,守护乡愁是我们每个人最朴素的信仰。“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这种信仰被放大,我们会发现,所有的中国人的努力打拼都是用内心最深的情感作为支撑,有了这种支撑,做任何事情才有了动力和意义,也才会在关键的时刻用“忠孝勤俭廉,仁义理智信”约束自己帮助他人。春运时刻,看到那些归心似箭的人,乘务人员内心想必也是有所触动的,所以他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力保让每一个渴望回家的人平安归家,这就是一种守护;党员干部只有扎根在群众中,在群众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建立精神家园,带领群众一起建设美丽家园收获幸福感,这才是一种守护。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各司其职的干好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够把别人看成血浓于水的亲人,那便是守护住了我们共同的乡愁,那便是遵循了我们共同的信仰,那便是找到了我们共同的“根”。
在写这些文字时,我的神情一定是温柔的,码字的手敲打键盘的声音也异常柔和起来,这便是乡愁的情怀所带来的信仰的力量,简单执着而美好!(杨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