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战略举措。河北作为塞罕坝精神发源地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上要有更强的使命感紧迫感。要把节约和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18年1月23日《河北日报》)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说的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过去,一些地方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建立了产业基础,积累起一些财富,但过度依赖资源的发展往往陷入了“资源陷阱”,甚至明知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为了当地利益、小团体利益、私利,搞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殊不知,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一旦遭到破坏,不仅要付出更高昂的治理成本,而且将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此,这次河北决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坚持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绿色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绿色发展是当前环境保护和经济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增长点,更是未来永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只有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与发展机制,才能把绿水青山这个最大的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从这一点来说,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我们要立足实际,让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心、力践于行,恪守绿色发展的“责任红线”,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坚决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的行为说“不”。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不仅要讲速度讲效益,更需要在增长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产业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重复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拼资源、拼消耗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生态环保自觉意识,优化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坚决打赢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绿色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向生态要发展,向绿色要未来,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现实来看,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大气污染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出行,农村生态破坏、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人民群众对环境的焦虑和不满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次河北省决定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燕赵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管,推进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实际上,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都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坚决摈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做到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奋力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刘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