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转动能,追求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河北经济结构调整作出重要指示,为河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牢记总书记嘱托,落实总书记指示,河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积蓄起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2018年1月8日《河北日报》)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坚决去”,决心不动摇,力度不减弱,大力破除无效供给。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开始逐渐显现,而河北省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钢铁、煤炭产业规模严重过大,供给能力严重过剩,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高排放、高耗能严重污染环境,以前一味靠铺摊子、上项目、重复建设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去产能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别无选择。为此,河北省牢牢抓住化解过剩产能这个“牛鼻子”,以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钢铁、煤炭、水泥等去产能力度,倒逼去产能行业向高质高端发展。2013年至2017年9月,全省累计压减炼钢产能6993万吨、炼铁产能6442万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削减4169万吨。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河北“坚决去”的决心和信心,是主动去产能、精准去产能、倒逼去产能、撬动去产能的直接反映和成效。
去产能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必须“主动调”,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效益提升,调出加快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去产能不是去行业,也不只是一个总量问题,而是通过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转变,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河北产业结构性矛盾主要是“一钢独大”,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仅2015年全国淘汰的钢铁产能就有过半集中在河北,而且2016、2017这两年河北淘汰钢铁产能的力度,是过去五年的近两倍。重压之下,河北省化压力为动力,从容应对、主动作为,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企业、项目和责任人,将压减任务量明确到每台设备、每个矿点、每个时间节点,层层压实责任,把去产能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五年来,河北装备制造业占比逐年递增,2016年增加值首超3000亿元,超过钢铁工业52.4亿元,“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显著改变,正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提升,传统产业“气质”越来越好,产品供给更优,企业效益更优,产业结构更优。
去产能是一个“刮骨疗毒”的调整过程,有阵痛也有新机遇,必须“加快转”,创新驱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转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去产能是要拆高炉的,注定要伤及企业筋骨,带来的必然有阵痛,但不去产能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多,最终陷入长痛的困境。不惧涅槃之痛,方能浴火重生。去产能,关键是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去旧”肯定有阵痛,但阵痛过后是“新生”,必然带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去产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河北省以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魄力,将加快转型升级确定为河北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2017年,河北工业“换帅”,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装备制造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超过传统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超过二产,全省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凡事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任何的客观规律都是按其特有的轨道运行,而“去产能”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去钢铁产能,是河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硬骨头,也是河北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关键之策。我们必须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牢固树立起知难而上的必胜信念,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舍我其谁的魄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要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誓将“去产能”进行到底,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积蓄起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刘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