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
环保部部长李干杰介绍,2017年1月到11月,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PM10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0.4%,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浓度比2013年同期分别下降38.2%、31.7%、25.6%。
就在前几天,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副主任刘保献说,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20.5%;与2013年的90微克/立方米相比,降幅达到35.6%,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下达的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标。
“5年来,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这证明我国目前采取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方向是正确的。”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说。
与大气污染治理一样,“水十条”也在强力推进。各地加快治理城市黑臭水体。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前期排查出的490个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违法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土壤环境质量关系着食品安全。我国全面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初步建成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土壤污染防治法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
2017年7月,中办、国办就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后,环保部等多个部门启动“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对全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巡查。
从2015年底在河北试点以来,中央环保督察持续发力,已实现对全国31个省份的全覆盖。以督察问责促污染治理,中央环保督察直接推动解决8万多个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累计问责超过1.8万人。
专家表示,尽管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还面临很大困难和挑战。
——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环保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尽管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但部分地区、部分时段空气质量超标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展落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转变,污染物排放量大。
他说,要继续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下工夫调整三大结构。同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持续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还要请专家团队对“大气十条”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更精准的治污对策;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第二阶段指导性文件的研究工作,明确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深入实施“水十条”。业内人士指出,要继续推进“水十条”,流域治污一方面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排污许可等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另一方面,要强化流域水生态保护,增加环境容量。
——全面实施“土十条”。有关部门将通过详查摸清家底,加快构建管理技术体系,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并通过强化“土十条”考核推动各地防治土壤污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根据有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将超过23%,林木绿化率超过29%,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65亿立方米以上。彭应登认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是简单增加污染治理设施,更多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全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绿色转型,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