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克美骑着男士摩托走访村民。记者-李文科摄
车辆在当阳大峡谷中穿行,山涧不时有清泉流下,贪婪地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的清爽空气,看着路边随风摇曳的野花,不由得想起身为党代表的严克美在十九大上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我来自水的源头,云的故乡,植物的王国,动物的天堂。”
当阳乡是距离重庆巫山县城最远的一个乡,红槽村是当阳乡最远的贫困村。严克美生在红槽村,长在红槽村,是村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也是第一个回村当起村支书的年轻人。娇小的个子,穿着风衣骑上男士架子摩托,这位80后“女骑手”在崇山峻岭中骑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山沟沟飞出“金凤凰”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回到贫困村
严克美是红槽村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记者-李文科摄
“美美是我们村的骄傲哦,她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从小就能干得很!”红槽村7社,64岁的村民王从明在自家地里拨弄着烟叶,身旁是正在修葺的“户户通”入户便道。红槽村不大,村民们都走得很熟络,严克美从小就是在各位叔叔伯伯的眼皮子下长大的,“算起来,她还是我侄女哦!”王从明笑道。
1983年出生的严克美生长在距离巫山县城147公里的边远高寒贫困山村——当阳乡红槽村。“小时候日子过得很苦,喝的是旱井水,种的地就够自家吃的。”和城里80后孩子看《葫芦娃》、玩跳棋、吃巧克力不一样,严克美童年的生活条件并不好。母亲是文盲,父亲文化程度也不高,家里还有个妹妹。为了给姐妹俩攒学费,父母常是天不亮就背柴到隔壁乡镇去卖。一背篼柴,走一整天山路,换来几块钱。
初二那年,因为家庭贫困,严克美主动向父母提出来,自己不读了,把钱留给妹妹继续念书。“她每天帮我们做饭,种田,还要喂七八头猪。”父亲严世文哪里舍得女儿放弃学业,在严克美辍学半年之后,有一天,严世文从衣柜里拿出了几百块钱,“女子,你去继续读书,我和你妈妈借钱都会让你读下去!”
背篼里背着地里挖的洋芋,手里攥着妈妈亲手做的辣椒酱和爸爸给的皱巴巴的钱,严克美再次踏上了求学之路。没有钱坐车,只能靠双腿,从红槽村走路去学校所在的官阳,往往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但这条上学路,严克美还是走得“风雨无阻,不言放弃。”
环境的艰苦,生活的艰辛,让她萌生了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愿望。2004年,严克美考入四川宜宾学院,成为该村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期间,品学兼优的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06年4月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2008年毕业后,严克美在上海找到了一份文秘工作。尽管工作环境舒适,但她忘不了村民的感情,牵挂着家乡落后的现状,牢记着自己的党员身份,总想为家乡、为组织做点什么。当了解到红槽村党支部书记准备离任时,她毅然辞去工作,向当阳乡党委汇报回村带领群众发展的想法,毛遂自荐进入村班子工作。
小妹崽当上“领头雁”为村民修好路引来自来水
严克美与村民攀谈了解情况。记者-李文科摄
“考个大学有啥用?毕业还不是一样在外面混不走!”“年纪轻轻的小妹崽懂什么,能干出些啥名堂?”刚刚回村的严克美,总是能听见村民间的窃窃私语。实在不开心,她就山上山下跑几趟,或者对着电脑不停地翻纸牌。“村里无论物质还是思想都很落后,我不正是为了改变这个情况回来的么?”严克美很坚持自己的决定,一如当年父母坚持要供她读书。
两个月试用期后,严克美的优秀表现得到了村民的认可,2009年1月,她正式担任红槽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4年多。
“红槽村就是这样,如果有村干部‘胡闹’,在这里连口饭都讨不到吃。”严克美深知村民的个性,要想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老支书告诉她要学会“厚脸皮”。“别人不支持你,你就经常去,一直去到他同意为止。”严克美如今已经掌握了“厚脸皮”的精髓。
2010年,红槽村迎来农网改造。“有的村施工队走了,却拖欠村民工资,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发生在红槽村村民身上。”为了让参与施工的村民及时拿到工钱,施工队离开之后,严克美跟着到了巫山县城,找到供电公司负责人,在县城“扭到费”了一周,直到看到供电公司把工程款打给施工队,施工队把工钱发给村民,她才离开。
在严克美回村当村支书以前,红槽村通往当阳乡的路都是村民用锄头挖出来的,只有2米多宽,不要说通汽车,下个雨走路都是湿滑泥泞。“要想富,先修路。”严克美跑上跑下,“厚着脸皮”要来了修路物资。
最开始,没人理睬,严克美便带着村干部自己干。运爆破物资,拓宽路基,慢慢地,看到成效的村民开始加入投工投劳义务修整道路的队伍。2年后,一条宽5米,11公里长的村级公路通了。
巫山盛产土豆和红苕,红槽村6社的伍仲杰背了一背篼红苕在水龙头下冲洗,要是放到5年前,她可能不会洗得这么轻松。伍仲杰今年55岁,在红槽村喝了50年的旱井水。要是碰上雨水少或者冬天结冰,旱井没水,就得走十几里山路去山下担水喝。
严克美也是喝旱井水长大的,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成为让她心焦的事。2011年,严克美当选全国劳模,她鼓起勇气给政府写了一封信,反映了红槽村饮水难的问题。没多久,她收到了回信,和这封回信一起的,还有政府为红槽村铺设4万多米管网的送来的扶持政策和资金。如今,红槽村家家户户都喝起了自来水,户户通了水泥路。
路修好了,水也通了,严克美开始带领村民们发展经济。当时,村民观念落后,一直靠种植祖辈传下来的“三大坨”即洋芋坨、包谷坨、红苕坨为生。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严克美按照“大户带动、散户跟进”的发展模式,带头流转土地种植烤烟20余亩,带动全村发展烤烟1200亩,新增产值近300万元。同时,她带头筹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发展山羊1500多只、生猪1000头,畜牧产值180万元。3年时间,村人均纯收入就从不足2900增长到7000余元。去年,红槽村终于揭掉了贫困的帽子。
“红槽村幅员面积11平方公里,有260多户,890人。”严克美闭上眼睛都能准确说出红槽村哪家有哪些人,是个什么情况。从2008年到2013年,在担任红槽村村支书的5年时间里,她骑着摩托车走访,共行驶28800公里,这个数字足以绕地球半圈。如今,在她的腿上,还清晰可见当年骑车出车祸时留下的伤疤。
玉灵村的“暖心人”要让乡亲吃上旅游饭
严克美在红槽村大力发展烤烟产业。记者-李文科-摄
2013年,严克美参加了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的考试,成为一名乡镇干部。但她仍然牵挂着村民如何脱贫致富,两次主动请缨担任当阳乡平定村驻村干部、玉灵村“第一书记”。她说:“现在农村要做的事很多,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也锻炼了我,为乡亲们做点事、出点力,让我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她充分利用玉灵村水力、光能丰富的优势,组织“一事一议”,将河道沿线集体山林出租给盛丰能源公司开发水力发电,每年获取租金3万元。同时,积极争取政府投入30万元,启动建设光能发电站1座,预计年收益5万余元。
严克美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专门记录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谁家最穷,她就经常上谁家门;谁家遇到困难,她都及时伸出援手。
贫困户何文林视力三级残疾,其子患有脑瘫,严克美多方联系特教学校,帮助解决小孩上学问题,并争取指标为其改造装修房屋,开办农家乐。村民许道敏、陈继莲身患肿瘤,花销了大笔医疗费用,却因对医保政策不太了解未及时报销,她便亲自到县城跑手续。贫困户杨绪英原住的是茅草房,严克美冒着酷暑实地调查,为其申报D级危房改造指标,并与村干部一道帮忙代建,切实解决住房安全问题。
担任玉灵村“第一书记”期间,严克美积极规范管理村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严格落实村干部轮流值班、分片走访、民事代办等制度,让村民随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同时,督促按月做好村务公开,还村民一笔明白账。
为解决农村人才缺乏问题,她用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动员3名本土人才回村发展,小学同学胡华回村挂职后成立起种植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紫色马铃薯500余亩,通过“直营店+电商”模式销售,实现产值400万元、利润80万元,带动12户、34人脱贫致富。严克美本人也带领村民抢种脆李630余亩、中药材300余亩,修建人行便道9公里,推动全村42户、159人脱贫“摘帽”。
严克美原来有个愿望,就是回到红槽村改变其落后面貌,为此,她甚至把工商大学毕业的妹妹也拉回村里,当起了乡村教师。如今,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她又有了一个新的目标:“我们当阳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植物的王国,动物的天堂。当阳大峡谷正在打造4A级景区,希望借着这种自然优势,能让边远农户吃上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