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廊坊12月18日讯(记者 祝雪娟)今年以来,廊坊市纪委以钉钉子精神正风肃纪,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四风”问题和腐败蔓延势头得到遏制,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为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提供了坚强保证。
据了解,2017年廊坊市纪委先后印发《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实施办法》、《关于深入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若干办法》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办法和规定。近日,又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省市重点工作大督查的问责暂行办法》,强力推进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廊坊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李晓鹏表示,这些制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办法》就是针对民营企业家在少数部门“遇冷”,使政商关系呈现“背对背”问题出台的,为机关人员戴上了“紧箍咒”;《2017年—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量化问责暂行规定》是针对个别干部在落实环境治理工作中依然存在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甚至不贯彻、不执行的问题制定的。目前已查处环保问题152件,问责359人,给予175人党政纪处分。
“截至目前,全市清理发现‘一问责八清理’问题线索11569件,纳入整改11464件,整改完成11463件,查实问题9867件,组织处理1493人,纪律处分595人,移送司法机关12人。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清理发现问题线索8904件,追究直接责任人6484人,问责党组织50个,问责党的领导干部412人。”李晓鹏说。
针对国土领域和民生等领域问题突出的实际,廊坊市纪委主动出击、积极作为,搞了“1+3”自选动作。截至目前,针对个别党员干部直接参与,或在幕后纵容、庇护亲友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梳理出可查性线索343条,涉及党员干部253人,暂存3条、谈话函询1条、初步核实18条、了解78条、立案34条、结案163条、已给予党政纪处分187人,移送司法部门45人。全市共发现骗保、误保、人情保等问题线索14792件,已完成整改14781件,追回资金23万余元,真正让民生“红包”落入困难群众口袋。发现基层挪用截留农村卫生室建设资金问题线索285个,完成整改261个,追究问责138人,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发现基层滞留截留套取农民补贴资金和补偿款等问题线索1305个,涉及资金3176.2万元。通过严查快处,保障惠农资金颗粒归仓,让廊坊人民特别是低收入、低保障群体有真正的获得感。
围绕规范“小微权力”运行监督,筑牢源头治理防火墙。该市加大基层“微腐败”案件查处力度,对6起基层“微腐败”典型案件实施直查,给予党政纪处分28人,组织处理8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其中县处级干部2人,乡科级干部12人。实施贴身监督,各县采取“一次一授权、一次一任命”的方式,开展区域协作交叉巡察、乡镇“兵团作战”或是与县纪委纪检监察室协作办案。按照“先审计后换届”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开展村“两委”干部离任审计工作,确保在换届前完成全市所有村街的财务审计。健全完善“小微权力”运行机制,如香河县在村街实行“互联网+智能公章”用印模式、“双人双锁”集体合同管理,固安县探索建立“驻村纪检督察员、村党组织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协调联动的“两员一会”工作机制。
记者还了解到,该市全面聚焦纪律审查主责主业,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正风反腐始终保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今年1至11月份,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5514件(次),同比增长78%;线索处置2648件,同比增长108.2%;立案1243件,同比增长21.9%,涉及县处级干部68人、同比增长195.7%,乡科级干部358人、同比增长76.4%;结案1110件,同比增长16.2%,处分1099人,同比增长16.7%,涉及县处级干部63人、同比增长186.4%,乡科级干部305人、同比增长63.1%。共发现“四风”突出问题132件,查结98件,党政纪处分107人,组织处理15人,点名道姓地公开通报曝光,达到了“查处一个、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