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保定11月29日讯(记者孟捷 马书广)贫困人口由最初的90个贫困村9.5万人,降至1812户3226人;从扶贫开发重点县到一举退出贫困序列,望都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实现永久脱贫的主抓手,将产业扶贫、产业富民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在刨掉“穷根”上下功夫,增强脱贫户自身“造血”功能,一举甩掉了头上“穷帽子”。
培育特色产业强化“造血”帮民富
“哒哒哒……”在望都县固店镇井泉村村民刘贵峰家葡萄地里,他正忙着用机械覆盖压埋葡萄枝。依靠着种植的5亩葡萄,今年,老刘一家脱了贫。“今年的葡萄,收成不错,一亩收入4000多块,一年下来有两三万的收入。”老刘高兴地说。
葡萄种植项目是在一次赴外地参观考察的过程中被村民选中的,由于大家热情高,回村即被确定为村里的扶贫项目。为让葡萄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路子,井泉村对种植葡萄的农户每亩帮扶1000元,每亩补贴2元钱,并聘请全国劳模李桂林当技术顾问。几年下来,最初仅有10户参与葡萄种植,如今,却带动了8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葡萄种植达到300余亩,每户年增收万余元。
“大家热情很高,而且收益也好,村民都想干。如今,葡萄种植已发展成为村里的一大特色产业,不少农户靠着种葡萄脱了贫,致了富。”谈起村里的葡萄产业村支书李新房喜笑颜开。
变“输血”为“造血”,产业带动脱贫攻坚。望都县充分发挥传统农业优势,搞起“一乡一特色一高校、一村一品一专家”,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真正做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目前,望都县特色种植专业村达到38个,形成了脱贫致富门路各具特色的良好格局。
合作社里赚“三金” 脱贫致富路上走
虽已进入初冬,但步入望都县于合营村天天食用菌合作社,仍可见到社员们热火朝天的干劲,合作社社员们或忙着装填菌袋,或忙着装车入棚,大家伙都忙的不亦乐乎。
作为村里的扶贫项目,合作社于2016年投产,一期建有27个棚100百万菌棒,20多个合作社社员都是来自于合营村和周边贫困村的农户。
“租金、股金、薪金,我们‘三金’在手,正往致富路上走,生活不用愁,有干劲,乐无忧。”几句顺口溜道出了合作社社员王丽娟,脱贫致富的喜悦。
合作社社长李杰告诉记者,社员们所说的“三金”即,土地租金、入股股金、打工薪金。其中,项目占地全部流转自是村内贫困户的土地,农户每亩有1000元土地租金收入;参与发展食用菌的可以入股,全年分红不低于5%,到社里打工还有工资,每个工人最高年收入可达2.5万元。
“我们的二期工程即将动工,再建18个棚,并带动招收10至15个工人,等项目上了规模,便逐步向食用菌深加工转型,争取让更多的贫困户手握‘三金’,致富发家。”李杰向记者描述着推动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思路。
据望都县扶贫办主任安家乐介绍,围绕解决贫困群众缺资金、缺技术、缺门路、就业能力弱等问题,该县积极引导贫困村组建特色农业合作社,以股份制合作为切入点,大力推行“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统筹解决贫困群众发展难题。目前,全县37个贫困村成立合作社131家,吸纳贫困户1862户,直接效益达2000万元。
与此同时,望都县还积极推动园区带动脱贫,龙头企业带动脱贫,家庭手工业带动脱贫等多种扶贫模式,将产业扶贫、产业富民的效果发挥到最佳,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479.7万元,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政策驱动、园区带动,全力优化打造了特色养殖、花卉苗木、设施蔬菜、葡萄种植、浅水莲藕、食用菌、辣椒、林果等8大特色扶贫产业,发展省市扶贫特色园区4个,省市扶贫龙头企业18家,专业合作社100多家,培育特色养殖专业村44个,特色种植专业村38个,家庭手工业示范村10个,带动16607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形成了县有特色园区、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发展格局。
谈起以后的扶贫工作,安家乐称,今后,望都将坚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个中心不变,持续推进“一乡一特色一高校,一村一品一专家”,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流通等方面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和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确保农民持续增收问题得到解决。
同时,对已退出的贫困户、贫困人口,继续实行帮扶机制,继续落实产业、就业、保障、互助等扶贫脱贫措施,在刨掉“穷根”上下功夫,增强脱贫户自身“造血”功能,确保脱贫户不再返贫,提升群众满意度,真正让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