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的重霾消遁了。
环保部11月6日发文指导各地分批错时解除橙色预警:河北中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城市11月6日15时解除预警,其他城市11月6日24时解除;各地可根据实际空气质量状况和当地预测预报结果,自行决定解除时间。
而在此前,环保部发布预测信息提示,预计11月4日至7日,京津冀中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将出现重度污染。其中11月6日前后污染浓度达到峰值,京津冀中南部和山东西部部分城市可能出现严重污染。
实际上,11月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总体为良至轻度污染,只有太原和保定等城市小时浓度达到中度污染级别。
“这次污染过程和以往相比,PM2.5浓度增长速率较低、污染累积强度较弱。”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区域应急联动的效果和作用。
●“2+26”城市应急联动,提前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
“2+26”城市,是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明确的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我省的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山西省的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的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的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
为应对这轮重污染天气,“2+26”城市提前行动,根据环保部要求,11月3日陆续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从4日零时开始启动II级应急响应。
及早防控,来源于对过去几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经验。研究显示,提前1至2天采取应急减排措施,能够更有效降低PM2.5峰值浓度,推迟重污染发生的时间。
区域联动,则是因为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区域处于同一个大气流场,污染传输的相互影响显著,单个城市采取减排行动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2+26”城市启动应急措施,主要污染物减排20%-30%
随着预警信息的发布,各地及时启动应急减排措施。
北京市禁止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车辆上路行驶,对重点道路每日增加1次及以上清扫保洁作业,列入工业企业停限产名单的企业实施停限产。
我省采取多项措施,使传输通道城市全社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达20%以上,同时启动了第三轮大气环境执法检查专项行动。
天津市环保部门会同工信、公安、交管、电力等部门组成环保督查小组,对重点施工工地、工业企业错峰生产、移动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等进行突击检查。
“2+26”城市区域应急联动,整体管控企业达5万家左右。
初步评估,“2+26”城市采取橙色预警应急措施后,主要污染物减排20%-30%。其中工业企业停限产的减排贡献最大,特别是工业源二氧化硫减排达50%左右,有效抑制了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的快速上升。
“实际空气质量比预测的好,或者重污染发生时间比预测的发生时间晚,说明已采取的减排措施起到了一定效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柴发合表示。
●“2+26”城市联防联控,全面降低区域污染排放负荷
今年以来,“2+26”城市共同采取多种措施,全面降低区域污染排放负荷。
加大化解过剩产能力度。“2+26”城市要提前完成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任务。
实施冬季清洁取暖重点工程。“2+26”城市被列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首批实施范围,全面加强散煤治理,加大工业低品位余热利用。
加强工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9月底前,“2+26”城市区域内所有钢铁、燃煤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实施工业企业采暖季错峰生产,石家庄、唐山、邯郸、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
严控机动车排放。除对机动车采取限行措施外,今年底前,“2+26”城市均要安装10台(套)左右固定垂直式遥感监测设备、2台(套)移动式遥感监测设备,重点筛查柴油货车和高排放汽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