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广播电视台孙振宾。
新闻访谈《“新愚公”李保国》在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我很荣幸参与了这件作品的创作。
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主旋律的故事,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主流价值观面临多元价值冲突、主流媒体面临复杂舆论环境的当下,“激荡人心”的故事才能留得下,传得开。这次重新梳理李保国教授的事迹,让我对如何讲好新时代下的中国故事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是要深,真正“走入基层”。过去叫“下”基层,现在是“走”基层,一字之差,反映的是作风的变化、文风的变化。 “脚下踩过多少泥土,心里就有多少芬芳”。无论是偏远艰苦的深山区,还是改革发展的深水区,只要是代表百姓心声的地方,都是我们该去走的基层。要带着情怀走,带着思考走,不但要用脚走,还要用心走、用脑走。
二是要真,要用真情说真话讲真事。李保国这篇访谈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生硬的口号,有的只是真实的细节、朴实的语言、深情的讲述。让受众获得“真实感”,需要我们“会说话”,要用群众的语言打通两个舆论场;需要我们提高全面、辩证的思考能力;需要我们更多的去记录、展示过程,而非简单报道结果。
三是要新,要不断改进创新。这篇获奖作品打破常规,采取行进式访谈,运用明暗两条线的表现手法,虽然冒险,但更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有了新变化。见证和表达这个新时代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发现力、判断力,需要我们的节目、我们的报道,不断地探索形式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