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一座塞罕坝 三代林业人

来源: 河北记者网  
2017-11-08 11:41:21
分享:

承德广播电视台石林。

  几十年前的北京经常是大风一起,黄沙蔽日,无孔不入。这风沙就来自距离北京18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1962年369名创业者,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塞罕坝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塞罕坝人一代接着一代干,在首都北面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把风沙死死地挡在了河北最北部。

  1962年,北京大学毕业生、时任林业部造林司工程师的张启恩不仅自己接受组织调遣,成为林场第一代技术员,还把在中国林科院工作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从北京带到坝上。因为在造林中意外摔伤,他的后半生都与轮椅为伴。当年和张启恩一起上坝的大中专毕业生有127位,塞罕坝成为当时知识分子最集中的林场,但由于条件匮乏,第一代创业者的孩子,都没能接受高等教育。老一代人有个共同点,他们爱孩子,但是林子有事情的时候,他们肯定是奔林子去。

  塞罕坝的万顷林海中,有9座夫妻望火楼,55年没发生一起森林火灾,瞭望员功不可没。每年9个月的防火期,每隔15分钟就要瞭望一次,一天就要瞭望96次,一年要瞭望35000多次,这种重复而繁琐的工作,很多对夫妻都坚持了10多年。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千层板林场场长于士涛对我说过,修复生态是我们几代人的事业,功成不必在我。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已经高达80%。然而,塞罕坝人并没有就此满足、就此停歇。从2012年以来的这5年,塞罕坝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坚造林——在仅剩的一些石质阳坡,见缝插绿!

  美丽高岭的这片绿色在燕赵大地蔓延开来,河北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造林质量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大力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让每一个河北人倍感振奋。作为一名记者,我们要像塞罕坝人种树一样,全力以赴的采访、拍摄、写稿,我们要让河北这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感染感召着更多的人珍爱绿色,守护家园。

关键词:记者代表,发言,塞罕坝责任编辑:孙向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