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新闻频道 >> 大众娱情

【创新驱动 奋力赶超--喜迎十九大 看沧州新变化】 沧州: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迈进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孙毅 徐亮 2017-10-01 21:22:00

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推介会项目签约。徐亮 摄

  长城网沧州10月1日讯(记者 孙毅)9月15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天津市委宣传部主办,沧州市委宣传部承办的第五届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暨项目推介会在沧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京津冀三地90余家文化企业,汇集一堂,共商产业文化。

  本届活动主题为“协力协同,共荣共赢”,沧州作为河北省的主宾城市,总投资159亿多的4个代表性文化产业项目成功签约,8个文化项目重点推介,凸显了文化之城在全省的重要地位,也彰显着沧州正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之路迈进。

京津冀三地文化企业代表参观青县红木家具小镇。徐亮 摄

  纵看城市发展脉络,哪里拥有文化优势,哪里就拥有竞争实力、发展潜力和发展优势,哪里就会涌现发展制高点。

  沧州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古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设立沧州,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流经215公里。在历史长河中,沧州共出过8名文状元、8名武状元、666名进士,扁鹊、纪晓岚、张之洞等文化名人不胜枚举,武术、杂技、诗经等文化享誉海内外。沧州铁狮子铸于后周(公元953年),重40吨,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铸铁制品,沧州也因此被称为“狮城”。近年来,沧州有“五乡一淀”之美誉,并被授予“中国工笔画之城”称号。武术、杂技、大运河等多种文化元素汇集,使得运河两岸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 特别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沧州的文化资源优势、交通土地优势、政策机遇优势进一步凸显,迎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从一年一度的文化产业项目推介,到投资7.45亿元的沧州新动物园开门迎客,到三条串联沧州10余处景观景点、火爆京津的旅游干线,再到沧州武术等6个文化小镇入围省首批特色小镇……短短五年时间,沧州文化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呈现出“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态势。

装饰一新的吴桥杂技大世界广场。董传辉 摄

    定盘子出政策顶层设计打造文化发展高地

    沧州东沿渤海,北临京津,南接齐鲁,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60万,现辖16个县(市、区)和3个开发区,是国家确定的沿海开放城市。

  沧州已经成为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连续3年入围福布斯中国商业百强城市。目前,沧州累计与京津合作项目1050个、总投资3355亿元;与36家央企合作项目118个、总投资3644亿元。201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33.4亿元,经济总量连续数年位居全省前三,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进入河北省第一梯队。

  沧州决策者在经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三带”(大运河文化带、环渤海文化产业带、环京津文化产业带)为依托,盘活全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愈发清晰。

  早在2014年,沧州市政府就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扶持政策,在用地、审批、财税、信贷等方面确定了14条优惠政策,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

  2016年,市政府又颁布《沧州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4+4”升级版业态体系,开拓“一核两翼三带多极”的产业空间布局,为把全市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提供了有效路径。至此,沧州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今年初,全市财政加大投资力度,市级财政预算专门设立2000万元文化创新及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8个县(市、区)各设立600万元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进一步激活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五年间,市级引导资金已先后支持50多个项目建设,撬动社会资金超10亿元。

沧州铁狮彰显着1500年的文化底蕴。徐亮 摄

  项目抓特色全面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沧州市委书记杨慧在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把文化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实施“文化+”融合发展战略,打造“三带多园”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沧州文化大厦3月18日开业运营,5月,集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后花园——沧州新动物园开门迎客,吴桥丰耀杂技魔术道具和舞台影视设备生产基地春节前投产……一系列文化产业项目登台亮相,为沧州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化产业项目责任制的实施加速了文化产业项目的顺利落地。该市通过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跟踪服务机制,各县(市、区)相关领导领办了28个重点文化项目,通过现场办公、观摩调度等方式,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题,确保项目快速推进、早日投产达效。截至目前,全市在建投资超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已达32个,河间尚德玻璃文创园、京南电子商务基地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日前,投资240亿元的运河文化景观带二、三、四期规划已公布,沧州市委宣传部与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签订《文创产业规划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沧州群英武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恒大集团签订《中国·沧州武术文化特色小镇项目合作意向书》、沧州市招商局与北京国创庆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订《沧州大化·1973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合作意向书》、阳明传媒有限公司和河北圣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联合摄制<百家拳>系列电影合作意向书》。投资40亿元的京津冀绿色包装印刷文创小镇项目、投资6.8亿元的沧州颐高电商智慧产业园项目、投资3亿元的3D打印及机器人生产加工等项目陆续签约。一场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大戏,正在沧州大地悄然上演。

  同时,实施“文化+”战略,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瞄准京津休闲观光市场需求,沧州推出3条旅游干线。即西线“任丘白洋淀、河间府署、献县单桥、肃宁裘皮城历史文化养生休闲游”,中线“中心城区、东光铁佛寺、吴桥杂技大世界运河文化观光游”,东线“南大港湿地、尼特拉酒庄、盛泰温泉、中捷世博园滨海生态休闲游”。3条干线串联起近10个县(市、区)和10余个旅游景点,在吸引京津游客到沧州观光旅游的同时,也吸引着一大批有着战略发展眼光的投资商,在沧州这片沃土播下文化发展的种子。前不久成功举行的沧州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让不少宾朋流连忘返,这也恰恰折射出“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此外,一批像沧州意达花纸印刷材料有限公司这样的文化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水转移印花小膜底纸,不仅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也成为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亮点之一。截至目前,全市文化企业共研发科技项目52项,成果转化38项;申报知识产权153项,授权138项。

企业参与举办沧州国际武术节。徐亮 摄

  你主导我参与,名企成为助推文化建设新力量

  每年两度的文化庙会,作为沧州文庙的品牌活动,其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众范围广泛,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2016年、2017年沧州文庙管理处连续两年的新春文化庙会都是由当地知名企业,通过提供活动资金和活动物品等方式举办的公益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近年来,沧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在以“政府主导、部门保障、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来举办各项重大的文化活动,像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和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这两个沧州品牌国际赛事,就是采取市场化运作,对两节的总冠名权、战略合作伙伴、广告位等方面向社会招商,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各种公共文化服务和活动中来。

祭孔大典中演示汉文化。徐亮 摄

  东光县华戈集团戏迷协会,成立于2009年11月19日,2016年正式登记注册。注册后的戏迷协会,在华戈集团的鼎力帮助下,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拥有了舒适的活动环境、较为稳定的活动队伍和充足的活动资金。

  献王集团积极参与政府部门开展的各项活动,赞助了“高雅艺术进沧州”的首场演出——大型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在沧州大剧院演出,让现场1500余名观众感受到了红色经典与高雅艺术的魅力。赞助“八极拳国际展演交流大会”,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位选手参加了赛事活动。

  沧州圣基文化博物馆由河北圣基集团独资兴建,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展区面积4000余平方米,总体分为民俗大院和博物馆两部分,共收纳各类藏品10余个品类30余万件。主要展览展示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兵器文化方面的藏品、影视资料以及开展藏品文化的展示、交流、学习、宣传活动;展示红色文化成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宣传爱国主义理念;组织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展地方性民间藏品的调查、保护,收集各种实物和各种资料;积极组织开展和其他省、市等地的民间文化交流和研究活动。

  企业作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不仅可以缓解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上投入不足的问题,保障群众性文化组织的稳步发展和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而且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促进了企业良性发展。

文化游园让居民在休闲中长学问。董传辉 摄

  开发基层文化,积攒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就要充分调动起广大企业和农村地区人民的积极性。着眼于此,沧州文化企业倍增工程、特色文化村镇培育工程应运而生。

  在青县有这么一支基层戏曲民间社会力量,建苑阁梆子剧团,连年坚持奋战在公益文化事业第一线,做到心系戏迷,百姓看戏,个人买单,从未向政府伸过一次手。剧团在保证固定演出的同时,积极送戏入村,入户、入企业。先后送戏到40余个村、企业或户中演出,累计开展各类演出活动1300余场次,受益观众达18万人次。

  免费图书馆一开30多年。泊头市村民刘玉柱投入近40万元,收藏图书3.8万册,免费借阅给附近村民,为父老乡亲建起一个学文化、长知识、学科技、奔小康的家庭图书馆。

  走进黄骅市东常庄剪纸艺术风情小镇,一把剪刀,一方红纸,散发出浓郁独特的文化气息。渤海渔村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韩宝菊说,自她入驻小镇以来,每逢节假日,都要接待众多前来体验的京津游客。

  乡村里的这道美丽风景,仅仅是全市特色文化村镇培育工程的一个缩影。几年来,沧州市通过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塑造特色文化风貌、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实现一镇(村)一文化、一镇(村)一风貌、一镇(村)一产业。截至目前,沧州市武术文化小镇、青县中古红木文化小镇、吴桥县杂技旅游小镇等6个文化小镇已入围省首批特色小镇。

  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一批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得以重点发展,一批特色小微文化企业得以孵化培育。近年来,全市新增37家达到规上标准的文化企业,总数达到173家,跃居全省前三位。而到“十三五”末,全市文化企业总量、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将有望实现翻一番。

关键词:沧州,文化建设,十九大
责任编辑:陈美冉
推荐阅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