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速读中国

立德铸魂 凝心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来源: 新华社  黄小希 朱基钗
2017-10-09 17:40:36
分享: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题:立德铸魂凝心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一个国家昂扬前行,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引导推动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更加坚定的主流价值、更加高扬的道德旗帜、更加清朗的社会风气,聚合起中华儿女同心同德的磅礴伟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树立价值观自信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9月1日前后,各地大中小学进入“开学季”。升国旗、唱国歌,是不少学校“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在北京小学广外分校,师生们面向国旗庄严宣誓:“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爱国主义情怀,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爱国,世人心中最宝贵的情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被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气势恢宏的胜利日阅兵中更懂和平珍贵,在“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等仪式中铭记历史,在烈士纪念日缅怀先烈……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生动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更加清醒地认识自身的使命担当。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核心价值观是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5年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持续深化。

  在各地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机场车站,一幅幅活泼形象展示主流价值观的公益广告与城市景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送到百姓身边、送进大家心里。

  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各地各部门精心设计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场场宣讲活动陆续在全国开展,一流的专家学者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典范来到人民中间,用科学、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解读,帮助大家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时代意义。

  一次次立足基层、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边寨。各地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所不在。

  一个个传统节日成为传承优秀文化、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春节之喜庆、端午之追忆、七夕之忠贞、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在这些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让传统节日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已是建设精神文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响亮品牌。

  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不断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手段维护主流价值,更增强了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与自觉。

  放眼神州,从领导干部勇作先行者,到人民群众争当生力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呈现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人们用点滴行动与执着坚守,累积起整个社会的价值高度,筑牢共同的精神家园。

  推进文明创建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初秋时节,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鹭岛”厦门成功举行。这座与“金砖”光芒交相辉映的魅力城市,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已经成为厦门闪亮的城市名片,更是鲜明的精神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打造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一座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广大城市居民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广袤的乡村也向着美丽未来进发。

  “从这里沿路行走,不仅步步是风景,更处处有‘文明’。”每当向外地游客介绍自己的家乡,浙江省慈溪市徐福村村民的自豪之情就溢于言表。慈溪市以南部沿山精品线为纽带,将沿线文明村串联起来,形成一条集文明文化、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文明建设共同体——“溪上慈风”文明示范线,充分展示“景美、人美、生活美”农村新风貌。

  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近年来,文明村镇创建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让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美起来。各地在开展移风易俗、整治村容村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积极发力,让一个个村镇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

  文明花开满园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让社会更和谐——

  人们看到,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各行各业,文明单位创建着力提高员工素质,涵养职业操守,培育职业精神,完善规章制度,树立行业新风。

  人们看到,在作为社会“细胞”的万千家庭里,文明家庭创建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孝老爱幼,少有所教,老有所养,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人们看到,在肩负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校园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引导孩子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弘扬良好校风校训,美化校园环境。

  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到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向纵深发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充满生机活力,以扎实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靓丽色彩擘画文明中国的壮美画卷。

  发展志愿服务凝聚公益友爱正能量

  不久前,一场属于全国人民的体育盛会——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隆重举行。精彩激烈的赛场外,志愿服务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去年11月底,天津通过十三运组委会官网和天津志愿服务网启动了志愿者招募工作,经过几个月的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选拔考核活动,1.7万名志愿者脱颖而出。带着光荣的使命感与强烈的责任感,这些志愿者忙碌在各自岗位上。志愿者鲁雯说:“我希望用我的微笑和服务,让每一位来到天津的运动员感受天津的温暖,让他们能够在赛场上发挥最好水平。”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着力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有机融合,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不断完善制度保障,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效能。《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志愿服务条例》等陆续出台,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各地通过为志愿者提供保险服务、建立“爱心兑换”“时间银行”机制等举措,守护爱心,让爱“循环”。

  ——致力服务社会治理,更好满足百姓需求。有的街道社区将志愿者按各自特长和志趣组成团队,促进街道公共事务“自治共治”一起来、“自转公转”一起转;全国百支文化助盲志愿服务团队为盲人朋友在康复、教育、社会参与等方面提供更多服务和支持……

  ——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参与面更加广泛。党员志愿者是戴着党徽的“活雷锋”,文化志愿者活跃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上,巾帼志愿服务“立足社区、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青年志愿服务书写“最公益,最青春”的风采,老年志愿服务者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

  随着志愿服务的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发展、信息化支撑持续深入推进,一条条爱的小溪,终将汇聚成爱心大潮。在一个向上向善、友爱互助的社会里,人们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递出的善意与温暖。

  高扬道德旗帜发挥榜样模范和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

  今年5月,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拉开帷幕。本届评选表彰面向城乡基层、各行各业,按照相应程序步骤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全国道德模范,树立群众拥护爱戴的价值标杆。

  在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中,每一个闪光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名名道德模范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真情大义的深刻内涵。在道德模范身上,人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品格、一种力量。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发动基层群众分层推选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先进典型,评选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充分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展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

  “见义勇为最美人物”、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最美拥军人物”……中宣部联合有关部门持续发布各行各业“最美人物”,奏响“最美”交响曲。

  中央文明办每月公布“中国好人榜”,带动更多人践行新时期好人精神,争当“中国好人”。

  在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下,各个层面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蓬勃展开。多地通过举办道德模范事迹巡回展览、宣讲等实践活动,让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看得见、学得到。有些地方把道德模范故事拍成电影,写入书籍,搬上舞台,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要以德润心,也要以文化人。

  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用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广泛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维护好、实现好群众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推出一批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以先进的文化引领人。

  一位位先进典型、一项项道德实践、一次次精神洗礼,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营造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让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让善行义举蔚然成风。

  涵养文明习惯共同维护国家民族良好形象

  餐馆里,“适量点餐、杜绝浪费”“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标语随处可见;红白喜事中,“喜事廉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景区里,乱扔垃圾、乱刻乱画、折枝摇树的情况越来越少;出境游时,人们更加注重自身言行举止,把旅游中的每一个文明细节当作维护祖国形象的大事去关注和重视,让文明成为最美的风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大力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建立和谐清新人际关系,抵制不良庸俗习气。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强化问题导向,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治理行动和专项教育,扶正祛邪、激浊扬清。

  对“老赖”顽疾重拳出击。201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税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海关总署等60多个部门联合签署税收征管、法院执行、进出口、安全生产等23个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提高违法失信者的失信成本。

  对文明“陋习”联合整治。聚焦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标志等行为,中央文明办、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等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交通安全文明行动……

  有破更要有立。着眼长远的制度体系建设快马加鞭——

  诚信建设制度化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出台,成为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印发,就着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进行明确规定。

  行业文明不断立规明矩。在旅游行业,2013年,“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被写入旅游法;2014年,中央文明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明旅游工作的意见》;2015年,《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施行。在互联网行业,《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等引导人们提升网络文明素养,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同心掬得满庭芳。

  这5年来,环境美了、人心暖了、快乐多了……精神文明建设事业走过的历程与取得的成就启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

  今年4月,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公布。这是根据党中央的新部署、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出的宏观规划和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多措并举立德铸魂,成效显著凝心聚力。

  站在新的起点,精神文明建设必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肩负新的重任,精神文明建设将焕发更加灿烂的光辉,照亮中华民族的圆梦之路。

关键词:成就,综述,精神文明责任编辑:韩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