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张家口9月19日讯(记者 郑世繁 张世豪 冯永超 通讯员 郭文龙)地处怀涿盆地的涿鹿,因有千里桑干水的流经,一度是张家口的富庶之地,瓜果、鱼米飘香。但涿鹿还有更多未开发的地方,这里有海拨高达1000米的大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了南部浅山区、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农民迫切需要改善吃水、生产、居住等条件,解脱贫困摆在了涿鹿各级领导的面前。
从2015年起,涿鹿先行搞样本,依托黄帝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走生态先行、生态旅游的发展之路,开建了占地18.5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并高标准打造成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期工程已建成3平方公里,覆射矾山镇及周边两个乡镇共18个贫困村。2016年,园区完成各类投资2亿元,园区总产值达到2.2亿元,带动园区及周边2.1万农民特别是2470贫困户4135贫困人口稳定持续增收。
日前,记者走进园区,走访农户,见证了园区的强力带动作用。
不脱“农装”照样也能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这的土地本来就贫瘠,再加上原来都是各家各户小块经营的,收入更是谈不上。这几年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两年就建成300多个春秋棚,35个日光温室大棚和一个智能大棚,还种植以前想到不敢想的火龙果、错季蔬菜、花卉等,老百姓愿在园区打长期工的,只要身体允许,我们全部解决就业,愿打短期工的,我们合理安排,这样,他们不脱‘农装’也有了‘薪金’。按照规划,园区将统筹配置商业、居住、服务、养老等,利用本地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外地游客,这些都将为当地村民创造就业机会,促使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多的价值。”涿鹿县达华致远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建华说。
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来,这里成了京津市民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目前,园区三个功能区中,南部的农业观光区已建有露天采摘、薰衣草园、垂钓园、动物园等,观光马车、小火车等基础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中;中部休闲养老居住区一期工程4万平方米居家养老已完工,180多户北京市民已经开始入住,4万平方米的集中养老区正在建设中;北部的农产品深加工区也在规划建设中。
“我负责火龙果采摘园工作,工作时间比较宽松,活也不累,一个月有近2000元收入,现在三个月的工资比过去一年种地还多了。既能顾家,又能挣‘工资’,园区的工作岗位会优先考虑贫困户,让大家都能尽快致富。”50岁的村民庄梅负责火龙果的管理、采摘。
温泉屯镇的村民赵永银有二十多年种植和售卖葡萄的经历,2016年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租了三个葡萄大棚,种植错季葡萄,5月底开始定制苗木;今年6月初种植的葡萄上市,第一年的收益让他很惊喜。
“我算了一下,每个大棚面积在600平方米左右,第一季棚产葡萄700多斤,每斤售价在20-30元,三个大棚第一年的毛收入就超过四万元。虽然三个大棚租金有三万元,加上劳务费用,第一年没有赚多少钱。但是增加了我的信心,三年后将进入盛果期,亩产能够达到4000斤,这样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我打算进一步扩大种植的规模。”赵永银说。
第一年尝到了“甜头”,赵永银和合作人在将错季葡萄大棚复制到涿鹿温泉屯镇吉家营村,流转了65亩土地,建起了八个错季葡萄大棚。他们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样板,主要以采摘和网售为主,与错季葡萄大棚同步建设的还有停车场、餐饮区。他表示,我们不仅要让自己富起来,还要带动当地村民一起富起来。
赵永银说,从葡萄大棚的建设,到大棚管理、葡萄采摘等等都需要人手;另外,这里距离北京较近,一旦首都游客前来采摘,将会带动餐饮、食宿等方面发展,为本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东阁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是涿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另一个产业园,该园区的牵头人是燕王沟村党支部书记李东红,他对记者说,从2015年起,我们园区先后吸引有70多名村民在此就业,累计为农民发放土地流转金84万元,薪金近70万元。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种植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自己同样的付出得到更多的收益。”
足不出村也能享受城里的居住环境
68岁的王占华是六堡村的五保户,他即将搬入离村不远的楼房,接受采访时,他表示:“我身体一直不好,特别是腿脚不好,行走是个问题。想也不敢想能住进楼房,不用挑水,还有下水,上下还有电梯,我还有土地的股金收入,到了晚年享上了福。”
贫困户王宇家因病致贫,他将承包地流转给园区公司,每年可收4800元,每年可以在园区公司务工八个月,每月工资为2400元,两项相加年收入达到2.4万元;他也将自家的平房置换成了楼房。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新建房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不用说住楼房了,过城市人那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更是从来不敢想。”王宇说。
农民的土地流转了,涿鹿打起了流转农民宅基地的“大主意”。他们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方式,引入市场主体,由达华公司投资,采取村企联建模式在园区内建设高档社区,将吸纳园区内燕六堡、王沟、山兑等村520多户村民入住。
村民按宅基地面积置换楼房,200平米以内置换50%, 200-300平米置换40%,300平米以上置换30%,超出置换面积部分按成本价补交,达华公司将在旧宅基地开发市民农庄,发展养老产业,开发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公司和农户按55:45分配盈余。目前,一期工程2.8万平米302套高层住宅楼主体完工。
六堡村党支部书记徐钟爱说,村民置换的楼房在2016年开工,目前两栋为本村村民建设的高层住宅楼已建成,预计今年年底200多户村民将入住。届时,村民的吃水条件、冬季取暖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提供锻炼的场所和设施。这样不仅能极大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还将有效解决农村“空心”的难题。
让资源变股份人人都有稳定的收入
“前些年我们流转了本地村民近三千亩荒山荒坡,我们通过科技手段让农民荒弃的土地再次产出效益。同时,周边村民还以扶贫资金入股到葡萄基地,我们以不低于盈利的10%的比例为他们分红。”龙珠葡萄酒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立说。
龙珠基地在2016年吸纳黑山寺乡、矾山镇的三个行政村的270多户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计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入股分红等收入,共带动贫困人口750人获益近100万元,人均增收1300多元;2017年,更多村民看到效益,温泉屯镇、五堡镇、大堡镇等乡镇近40个行政村的1200多户贫困户也加入进来,预计年底仅为他们分红超过70万元。
龙珠葡萄基地是集葡萄栽植、观光旅游、私家酒窖等产业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其中酿酒葡萄占1500亩,优质酿酒葡萄占800多亩,公司还投资采用了肥水一体化、立体式、滴灌式葡萄种植技术,让不能生长庄稼的土地年产值达到400-500万元。
据介绍,涿鹿县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市场化运作,重组农村生产要素,实现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贫困户流转土地赚租金、股份合作赚股金获得多重收益。
公司和农户间建起了资金入股模式。村集体(农户)以政府扶贫专项资金、自筹资金或闲置资金为股本,实行户企联建,让贫困户“以钱生钱”。按照“龙头企业+项目+贫困户”模式,达华集团吸收矾山镇8个贫困村共217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到光伏发电项目,按10%支付贫困户收益,10年后全部返本,贫困户当年已获分红。
公司和农户间建起了土地入股模式。村集体(农户)以土地作为股本或资本,以共同组建经营主体或出租给园区企业等形式从事农业生产,农户享受利润分红或获得租金。按照“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矾山镇五堡、肖家堡、北关三个贫困村将4000多亩土地集中出租达华致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民既可收取每亩土地800元租金。
公司和农户间建起了资产入股模式。村集体(农户)以蔬菜大棚、水电设施等资产作为股本与企业共建经营主体,实现资本联合。村集体(农户)作为股东,享受利润分红。按照“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黑山寺乡下榆林村集体与新合作公司签订了产销对接项目,利用220亩土地和现有的34个设施蔬菜大棚为股本,与新合作公司共建经营主体,实现资本联合。2016年分红20万元,实现贫困户年均增收4000元左右。
公司和农户间建起捆绑多种要素模式。燕王沟东阁葡萄示范园区项目,采取“合作社+农户+园区”的发展模式,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每户8000元为一股作为贫困户的股金入股,签订入股分红协议。贫困户100%全覆盖,保证在产业实现效益后每年以固定分红的形式为贫困户进行分红,确保贫困户年年受益、增收致富。同时合作社对全村村民实行户籍入股,股份占比为10%。仅用了两年多,燕王沟村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燕王沟东阁葡萄示范园区。记者 张世豪摄
“我们第一步是把老百姓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收入,摆脱贫困;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为本村村民和周边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并不断扩大大家的收入来源。在时机成熟时向其他村子推广这种模式,力争带动更多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李东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