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价值重在住,
共有产权能落户。
探索前行多献策,
成功定能加速度。
列位,共有产权住房来了。北京商报报道,近日,北京市有关部门发布《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表示,在落户、入学等问题上,共有产权房将与普通商品房住房政策保持一致。
所谓“共有产权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由建设单位开发建设,销售价格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商品住房的价格水平,并限定使用和处分权利,实行政府与购房人按份额共有产权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简单来说,就是一套房子,政府和购房人各自持有一定比例的产权,房屋的使用权完全归购房人,以此来满足家庭自住的需求。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近年来,在某些人的眼里,房屋却成了投资的主要甚至唯一工具,以致于在某些地段,房价高到吓人的地步,已严重背离了房屋的最基本功能——保障居住。
在房价方面,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这种背景之下,大量共有产权房的入市,或许将成为房价的稳定剂。
联想到雄安新区近日推出的“积分制购房”政策,可以看出,为了抑制过快增长的房价,很多地方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寻找住房供给的长效机制。
正在探索的,还有对听障儿童的保护举措。新京报报道,近日,一家公益组织发起一项名为“橙色书包”的活动,提醒“开车的朋友”,注意礼让背橙色书包的小朋友,“因为他们患有听力障碍”。
消息一出,有些人好像不高兴了,认为这是对听障儿童的“标签化”,甚至有可能增加听障儿童受侵害的几率。也有人表示,在部分孩子的内心,希望隐藏自己的听障问题。
看起来很有道理,问题是: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你有什么建议?
很多时候,做一件事情,总会有人站出来说三道四,这也不好,那也不对,一味地挑刺、找毛病,唯独听不到建设性的意见,更看不到身体力行的表现。
干的不如看的。这种现象不正常。人家做得不好,你为什么不做一个好的,让大家看看?
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丁点的努力,都比光看不干甚至捣乱强,都值得肯定与鼓励。
当然,既然是探索,是尝试,便难免会有些不足。积极改进就是了。比如,背不背“橙色书包”,须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农村或偏僻区域,应加强对孩子们的保护,防止被侵犯、被拐卖等。至于对司机们的提醒,理当礼让的,是每一位行人,而不只是背着“橙色书包”的小朋友。
据法制晚报报道,我国6岁以下的听障儿童有13.7万人,每年仅新生听障儿童就多达2万人。有鉴于此,在听障儿童方面,控制增量、解决存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控制增量就是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解决存量就是让其尽快融入社会。
专家指出,如果听障儿童能在两岁前得到人工耳蜗植入等救治,康复率可达90%以上。可见,早筛查、早救治的功效远比“橙色书包”大得多,但却需要有关部门的强力推动。
公益组织干了自己该干的事,引发争议,而一位年仅16岁的少年因为对学校补课收费的行径进行举报,却遭到了“劝退”。中国青年报报道,这位少年在连续举报学校补课收费之后,近日,收到班主任的一条微信:“接到学校通知,下学期不接受报名,请换一个学校。”
据报道,对于“假期组织学生补课、收费”的情况,学校是承认的。于是,新京报的评论说:问题就摆在那儿,却以劝退来打击举报者,这是应对问题的正确方式吗?
一名16岁的学生,敢于主动监督学校的违规行为,这种正义、正气之举给他的老师和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而他所在的这所学校,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当了一次反面教材。
问题是:学校是怎么知道举报信是这位同学写的?胆敢把这位同学“劝退”的人,是不是也该被“劝退”了?
正是:
补课收费不合规,
打击报复理更亏。
听障儿童需关爱,
光说不干是人灰。
一网观天下,下期再见。(郭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