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行走大运河】南运河挽起京津冀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作者:肖煜 2017-09-13 07:15:3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坐落在马厂减河上的九宣闸历史久远,风采依旧。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田瑞夫摄

  【记者手

  8月25日,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沧州青县流河镇李又屯村是南运河上一个重要节点。大运河在沧州境内流经吴桥、东光、南皮、泊头、沧县、沧州市区、青县后,在李又屯村附近,进入天津,汇入海河,再由大沽口引颈东望,向着渤海奔腾而去。驻足大运河河堤,昔日千帆竞发、舟楫如织的盛景闯入脑海。绵延千年、惠泽千里、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在李又屯挥起她温柔宽阔的臂膀挽起京津冀,不仅成就了绵延不息的水路交通要道,更滋养着千百年来京津冀三地一脉相承的文化之根。

  眼前的李又屯村,与普通的村庄并无两样,静谧、安详,房前屋后应季的瓜果蔬菜挂在绿油油的藤蔓上,水灵灵的。作为与南运河津冀分界点九宣闸相比邻的小村庄,她与运河相依,走过悠长岁月。如今,那条曾经繁华喧闹的运河在哪里?

  我们走进李又屯的一户人家,低头穿过爬满丝瓜蔓的绿色凉棚,来到院中,一位老人闻声推门而出。在他的引领下,我们顺着他家门前的一条坡路往上走,没走几步便见静静地流淌着的大运河。老人用手一指,说:“这就是南运河,再往北就到天津了。”站在河堤眺望,阳光下,浮金泛银的运河载着运河两岸古老的故事,向北流去。

  攀谈中我们得知,老人名叫宋耀明,今年80岁,世代居住在运河边。回忆起昔日运河的景象,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便关不住了,“小时候,运河上船只如梭,逆水时纤夫喊着嘹亮的号子在河边拉船,船上装着粮食、食盐、煤炭等物品……我还经常跟着家人坐船到天津卖瓜果蔬菜,本地三分钱一斤的西瓜,到了天津能卖八分钱。回来时,从天津带回来一些村里买不到的日用品,别提有多方便了。”老人说起乘船去天津卫,就像是去邻居家串门,那样亲切而自豪。“那时候,姑娘们都愿意嫁到运河两岸的人家来,住在运河边的人见多识广。谁不愿意依着运河去天津开眼界,见世面呢。”迄今当地还流传着“东看粮,西看房,运河两岸看衣裳”的谚语,形象地说明居住在运河两岸得风气之先的商贸繁荣景象。

  碧波荡漾大运河,一河美景一河歌。大运河的贯通缔造了无数运河城镇的新生,李又屯在这条母亲河的哺育下成了富庶之乡。

  然而,温柔的运河也有狂暴之时,那时京津冀人民一起手挽手抗风雨、治洪灾。“每当伏秋河水盛涨,众流荟萃,数百里浩淼汪洋,一望无际……泛滥淹没……有害民生……”直隶总督李鸿章撰写的《南运河靳官屯闸记》里描绘了天津这一带水患泛滥、民生涂炭的情况。光绪元年(1875年),李鸿章奉命兴修京、津水利,治理水患。《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年(1876年),开南运减河,自靳官屯抵大沽海口,减河两岸各开支河一、横河六,沟浍河渠悉如法。建桥闸五十余处,备蓄泄,使淡水咸水不相渗混,成稻田六万余亩。滨河斥卤地沾水利,可垦以亿计。至六年工竣。”人心齐,泰山移。在京津冀三地官民的合力下,天津东南纵横百余里,兴水利、改土壤、开稻田,运河水不再泛滥,百里荒芜斥卤之地尽成“北国鱼米之乡”,京津冀的百姓终于可以一起尽享水利建设的福祉了。

  降服狂暴的河水,九宣闸可谓功不可没。这座南运河上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天津静海唐官屯镇地界,马厂减河与南运河交界处,以“宣泄九派之水”而得名。心怀企慕,我们去寻访这座在海河流域大大小小几万道闸口中,名气数一数二的闸口。远眺九宣闸,只见闸上的交通桥犹如一只强壮有力的铁臂,横亘在马厂减河之上,桥下河水驯服地静静流淌。四座敦实的花岗岩桥墩深深扎进河道中,五孔桥洞张着大口仿佛随时等待着阻截肆虐的水流,为运河两岸百姓筑建起坚固的屏障。

  “马厂减河和九宣闸修成后的130多年间,不仅发挥着泄洪、灌溉的功能,还多次承担引黄济津分流入境的角色。此外,马厂减河和九宣闸还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立过一大功。”青县文史学者王庆安自豪地向我们介绍,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了天津,国民党守军为了阻挠我军进攻市区,在三元村附近引南运河水入护城河,并在赵各庄、陈塘庄附近堵塞护城河入海的水道,逼南运河水流向天津西南地区,妄图在市区外围形成广阔的水网地带,解放军在唐官屯地区人民的帮助下,开启九宣闸,将南运河水经马厂减河宣泄入海,切断了下游的水源,打碎了守敌“以水设防”的算盘,并最终于1949年1月解放了天津。

  历史虽已远去,但人民没有忘记。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存,近年,当地人在九宣闸上游70米处修建了一座新闸,九宣闸这座老闸已归于平静,巨大的铁钩悬于马厂减河之上,诉说着百余年来京津冀人民齐心协力兴修水利,抵御水灾,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动人故事。

  走在南运河河堤上,宋耀明老人得知国家和省里正在大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他踊跃建言献策,希望政策尽快落实,在有生之年看到大运河再次绽放光彩。我们看到他眼中燃起一道光亮,也许,老人又看见清水长流、鱼虾畅游的景象,又坐上小船驶向贸易集散地天津……

  地相接,人相亲。我们面前南运河的波浪里泛着京津冀三地人民共同的乡愁记忆,凝聚着运河儿女企盼大运河流芳永续的梦想。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有利于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京津冀三地手挽手、肩并肩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行走大运河,南运河,京津冀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