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县:坚持生态优先 咬定青山赢巨变
长城网邢台8月19日讯(通讯员 王聚芬 记者 严明 齐彦红 刘杨)初秋的邢台县,满目苍山绿水,令人流连忘返。天河山、云梦山、紫金山等景区热度不减;沙滩娱乐、生态休闲、古镇文化体验等旅游新业态日益火爆。“我们邢台县的山水如诗如画,就像江南水乡。”县旅发委主任郭翠英自豪地推介邢台县的山水资源和旅游优势。 郭翠英的信心来自于邢台县多年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咬定青山赢巨变,持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和探索。 七山一滩二分田的邢台县,森林覆盖率达47.9%,西部山区森林覆盖率超过90%,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让人称羡不已,然而小散企业散布、山体疤痕累累、大气污染严重等问题也一度让人们遗憾叹息。 邢台县委、县政府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必须重拳治污推进生态建设,以最大力度回应群众对青山绿水蓝天的殷切期盼。 “事在人为,不靠东风”。近年来,邢台县一班人以铁的手段、一以贯之的恒心,坚决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 2013年以来,695家小石子、小石灰、小皮毛、小煤场等“小散乱污”企业关停取缔;以环城5镇105个村为重点的煤改气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德龙钢铁投资5.5亿元,实施35个环保治理项目,关停2座10平方米竖炉,其中1座已实施拆除,打响全市结构减排的第一枪;中煤旭阳在投入13亿元实施焦炉烟气脱硫脱硝、地面除尘站升级改造等环保治理工程58项的基础上,投资6亿元建设三套干熄焦发电项目,其中一套预计11月份投入运行。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农村改厕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步推进。 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造林增绿砝码。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8亿多元,实施万亩酸枣基地建设、太行山绿化、农业综合开发、结构调整造林等绿化工程,新造林28.5万亩,植树1700余万株,围绕破解浅山丘陵区绿化断带难题,探索和总结推广了“郝氏造林法”生态林建设模式,成活率达95%。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把生态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是邢台县绿色发展、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另一个突破口。 围绕优化产业结构,严格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所有落后产能全部按要求进行淘汰,围绕绿色、生态、循环方向,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以“两汽一拖”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移联网信农村电商产业园、北斗科技小镇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前南峪5A级景区创建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集群,以皇寺科教园区、上智文化产业园为龙头的教育文化产业集群。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全县优质干鲜果品基地发展到67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75家,积极鼓励、引导25家地产商、矿老板投资周公山、踏溪湖等10多个旅游和生态农业项目,生态采摘、农家乐、休闲住宿、乡村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如今,以大峡谷、九龙峡、云梦山等景区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游,以紫金山五杰文化、抗大红色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体验游,以兴台古镇、浆水苹果小镇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游等,已成为邢台县旅游的新名片。连接各个景区的美丽乡村、交通要道也变身旅游观光廊道,让人流连忘返。 一项项强有力的措施,一笔笔负责任的投资,一个个环保治理优势项目……每一份努力换来的是民众期盼中的一个又一个蓝天。与2013年相比,2016年二级以上天数增加135天,全县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减少36%、52.8%、56.4%、34.5%,该县被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成绩面前,有压力,更有动力。邢台县建设生态文明的探索与实践永远在路上。据了解,该县制定出台了大气污染治理“1+1+16”一揽子文件,打出“压煤、优企、控车、抑尘、治矿、增绿”组合拳,突出打好煤改气和燃煤锅炉取缔、“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四大攻坚战。力争用四年左右时间,大幅度改善全县空气环境质量,2017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2020年达到60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10.7%…… |
关键词:邢台县,旅游发展大会,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