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学民主立法夯实法治之基——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河北省各界持续引起强烈反响
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截图。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8月19日,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播出第二集《大智立法》,在河北省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表示,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要紧紧围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难点,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为善治奠定坚实的良法根基。 “专题片第二集专门介绍立法工作,我作为一名地方立法工作者尤其关注,更加增强了做好立法工作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周英表示,专题片中再次强调,良法是善治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法工作的实践更加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的引领作用,必须保证立法和改革发展决策相适应。今年京津冀立法项目协同进入实质实施阶段,依照《京津冀人大立法项目协同办法》,一方起草条例,其他两方密切配合,这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专题片总结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立法成就,河北省立法工作是全国立法工作的一个缩影。”河北省立法研究会秘书长徐胜洪表示,近年来,河北省立法机关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新形势下地方立法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方面的探索与创新,谋划和实施了一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立法项目。特别是针对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协同发展、冬奥会筹办、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河北省力促地方立法提质提速提效,一批重要法规相继出台,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积极贡献。 关注民声、汲取民意、汇聚民智是立良法的起点。河北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赵建明介绍,近年来,河北省政协发挥联系面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渠道畅通的优势,探索开展立法协商活动,建立健全立法协商工作机制,在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推进法治河北建设中发出了响亮的政协之声。截至目前,河北省政协通过专题协商会、书面沟通协商意见等形式,已就安全生产、农村扶贫开发、优化营商环境等20余件地方性法规草案开展立法协商,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学者累计提出意见建议600余条,有关部门吸纳率达到70%以上。 专题片中关于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的介绍,令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田韶华深有感触。前不久,在河北省人大法制委、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举行的《河北省社会信用信息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上,田韶华就提出多条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田韶华表示,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就需要创新、拓宽社会各方参与立法的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希望这种开门立法的做法能够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推进,以使越来越多的公民能够参与立法,使法律真正体现和表达人民的意志。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专题片中始终贯穿立法为民的思想,河北省食药监局副局长许彦增就此谈到《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条例》的制定过程。许彦增介绍,食品“三小”遍布城乡、体大量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河北省在全国较早探索出台食品“三小”地方性法规和相关配套措施。去年7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截至今年6月,我省共完成食品“三小”登记备案26万余户。食品“三小”有法规管、有部门管、有人管,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立法必须与时俱进。”去年9月,《河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颁布实施,并入选河北省2016年度十大法治成果。河北省扶贫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郭若定说,在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出台这部条例意义十分重大,填补了河北省农村扶贫开发立法的空白。条例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核心问题,明确权利义务,规范工作程序,厘清法律责任,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提供了法治保障。 “依法办事,难题不难。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为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了法治渠道。”邯郸市司法局副局长张志军介绍,为有效化解医疗领域纠纷,邯郸市出台了《医患纠纷处置调解工作细则》,以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疗机构为责任主体建立源头预防机制,以各级公安机关为责任主体建立教育打击机制,以司法行政部门为责任主体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从源头防控、教育打击、调处化解三方面入手,避免了医疗纠纷漫天要价,基本杜绝了“医闹”现象。 “立法是基层依法治理的基础和前提。”丰宁满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李永进说,多年来,丰宁满族自治县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民族立法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水土保持条例等七个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实施,对于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民族自治县的贯彻实施,保障和促进该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
关键词:法治中国,反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