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砥砺奋进的五年•从牵挂到笑脸】
刘庆东:搬迁住楼房 楼下打工忙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商棠 刘延丽 胥文燕 2017-08-17 13:51:00

  

住进了新房,还有了收入,刘庆东夫妇露出由衷的笑容。记者 商棠 摄

  长城网8月17日讯(记者 商棠 刘延丽 胥文燕)8月8日,在涞源县王安镇南赵庄新村的芳达箱包厂,一派繁忙的景象。在这里做工的,全是这个村里的人,其中就有59岁的刘庆东和54岁的潘叶夫妇。

  “2015年我们从旧村搬迁出来,住进新楼房,政府又帮我们引进企业入村,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我们越干越有劲。”刘庆东激动地对记者说。

  南赵庄旧村位于涞源西部山区,村里地少而薄,农民年收入不到1000元,全村300多户全是贫困户。2012年夏天一场大雨,拒马河发水冲毁了村里的土地和部分村民的房屋,没有冲毁的房子很多也成了危房。县政府决定对这个村实施搬迁扶贫,在新村建设了楼房,全村317户于2015年全部迁入新居。

  “老百姓都是贫困户,住楼房成本高,如何让他们住得起、住得好呢?”记者心中首先冒出了这个问题。

  “要让农民住得起、住得好楼房,就得让他们有收入,要让农民有收入,村里就得有产业。”村委会副主任牛四强对记者说。

  2016年12月,村里引进了芳达箱包厂。县扶贫办出资80万元,帮助村里装修了1200平方米的厂房、购置了设备,村里用扶贫资金入股箱包厂。箱包厂于2017年1月开业,村里70多位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进厂打工。

  说起箱包厂给村民带来的好处,刘庆东有着深切的感受:“2012年村里遭水灾,2015年我在山上放羊摔伤了腰,到了城里的医院,需要5万元手术费,家里外债累累,没钱治病,就回家扛着。后来搬进了新村,今年2月份老俩口到箱包厂打工干些手工活儿,两个人每个月有800多元的收入,已经实现脱贫目标。”旁边刘庆东的爱人潘叶插话说:“他进厂打工之前弯着个腰,天天躺在沙发上发愁。打工后有收入了不说,走路也利索了不少,脸上也有了笑容。”老两口一边说,一边笑。

芳达箱包厂厂长武芳接受长城新媒体记者采访。记者 刘延丽 摄

  “这些贫困户是最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其中的老年人和身体不好的人,箱包厂的零活特别适合他们。今年箱包厂已经给村民开工资50多万元,到年底将超过100万元。箱包厂和村里签订了8年的合同,每年村里入股的贫困资金保底分红7万元,如果企业效益好,再追加分红。”芳达箱包厂厂长武芳说。

  “通过引进箱包厂,农民脱贫步伐明显加快。现在村里已经有169户实现脱贫,年底前可望全部脱贫。”村支部书记杨连义说,“按照规划,今年县扶贫办将再追加扶贫资金140万元,把箱包厂扩大到3600平方米,再安置周边村庄500多人就业。”

  在南赵庄旧村,已经看不到农民的旧房子,取而代之的是被平整出来的一大片土地。“村民把旧宅基地入股流转到合作社,可分红、可打工,将来又是一笔收入。今年年底,将整理出土地1000亩左右。为村民增收奠定一个好的基础。”牛四强说。

牛四强说,南赵庄旧村可整理出1000亩土地,成为村民新的增收来源。记者 商棠 摄

  南赵庄村和刘庆东一家的故事,是涞源县通过搬迁实施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

  涞源全县今年实施了47个安置片区、43535人的搬迁工程。今年11月底前,可实现121个村、10801户、30918人迁入新居。为了实现贫困农民“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涞源按照安置片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的思路,在县城和白石山安置片区周边,分别建设了占地180亩和150亩两个产业园区,吸纳了豆豆集团、容城玩具协会等家12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可提供就业岗位4300多个,实现搬迁劳动力全覆盖。

关键词:砥砺奋进的五年,牵挂,笑脸,刘庆东
责任编辑:李丹
推荐阅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