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记者心中的塞罕坝】深沉热爱成就绿色奇迹
——访人民日报社新媒体记者林渊

来源: 作者:赵晓慧 2017-08-15 21:08:0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记者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采访。采访对象供图
望海楼夫妻刘军、齐淑艳。为林子坚守11年,幸福如初。采访对象供图

  长城网8月15日讯(记者 赵晓慧)“那里的每一棵树都是人工种植,三代人用55年时间建造起112万亩世界最大人工林场。这,让人难以想象。”谈及塞罕坝,人民日报新媒体记者林渊感触良多,“1000多职工,在几乎没有娱乐场所的坝上,一待就是几十年,那种耐得住寂寞的坚持,让人心生敬佩。”

  “我觉得塞罕坝精神除了苦干、坚守与传承外,还包含着一种大爱。”林渊说,为了守护那片林子,塞罕坝人舍弃了很多,也坚守了很多,“他们远离尘嚣,将青春奉献于此;他们坚守岗位,与家人聚少离多。”他认为,对于塞罕坝人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出来的那一大片美和绿,一定要倍加珍惜,不要等被破坏了,再去想起来保护。

  对于塞罕坝的林三代,林渊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变成现在的连连点赞。

  “刚去的时候,我也很想知道,他们那儿的80后是怎么留下来的。”林渊告诉记者,直到看到苗圃里那些指甲盖大小的幼苗在塞罕坝人几十年的细心呵护下长成参天大树,他才明白,那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而这种热爱,一部分来自老一辈,一部分则源自他们自己的内心。

  “55年建造起来的世界最大人工林,不能在年轻一代人手里断了根。林场的80后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个凉也不好乘。肩上这份担子和责任很重。”他说,从那些“80后”的林三代眼中,他能看到和林一代、林二代一样的坚定。

苗圃中的幼苗,几十年后就是参天大树。采访对象供图

  “你觉得年轻人最应该从塞罕坝人身上学习什么?”记者问。

  “一是吃苦,二是耐得住寂寞,从幼苗到参天大树,不是一日之功,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细心呵护。我们也不能光看眼下的利益,眼光要放长远看问题。”林渊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片林子和战场,都应该心怀一份热爱去拼去闯,让工作更有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

  “我们主要以融媒体产品为主,前一阵子推出了关于塞罕坝的H5产品《有声连环画-这片人工林海挡住离京最近沙漠》和视频《因为他们-荒漠变林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采访最后,林渊向记者表示,作为一名新媒体记者,在未来关于塞罕坝的报道中,会更注重情感与故事的挖掘,更注重报道形式的丰富和生动,以此为塞罕坝赢得更多人的关注,并希望通过他们的报道,能对塞罕坝的发展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塞罕坝,绿色奇迹,生态文明,林渊

责任编辑:陈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