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大众娱情

正定:新风吹拂平安村 薄葬厚养更和谐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镡立勇 2017-08-15 17:44:5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正定平安村口。记者 镡立勇 摄
平安村党支部书记康书敏接受记者采访。记者 镡立勇 摄

  长城网8月15日讯(记者 镡立勇)办丧事,缝孝衣,又称五服,是我国从周朝就流传下来的习俗。在农村办一场丧事,每位亲戚身披1丈白布,加起来白布上百米,仅此一项就需花费两三千元。

  风俗难改,却可以简办省办。在正定县北早现乡平安村,村委会推出了公用孝衣,村民遇到丧事,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就主动上门,提供公用孝衣,仅此一项就为村民丧事节省不少开支,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节俭办丧事,就要这么办,这已经写入了村规民约了。”平安村党支部书记康书敏说。

平安村正在开发的旅游项目“野槐林”。记者 镡立勇 摄 
平安村的野槐林。记者 镡立勇 摄

  据了解,平安村是经济状况相对不错的村庄,本村企业平安家具是全省知名的品牌,全村1600多人,有400多人在家具厂打工,收入并不低,村集体每年也有100多万元的收入。

  从2003年开始,平安村就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倡导节俭办婚丧嫁娶,但是,后来,随着村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铺张浪费现象就有所抬头,红白理事会名存实亡。

  从前一场白事的“标配”是这样的:大摆三四十桌酒席,一摆就是7天;每位亲戚身披1丈白布,加起来白布上百米;遗体已经火化后,还要买一个棺材,将骨灰盒放进棺材中……“一场丧事至少花1万块钱,多的要花3万块钱。”康书敏介绍。

  2015年,平安村委会换届,新一届班子把移风易俗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聚焦狠刹“婚丧喜庆活动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的不良风气,大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之风。

  “村民也想改,尤其是看到中央都倡导节俭后,村民对薄葬的呼声更高了。”北早现乡乡长孙文龙说,“可问题是,没人愿意开个头,怕落个不孝的名声。”

  转机出现在2015年3月10日。开这个头的人叫王川川,她是嫁到平安村的媳妇,才30多岁,膝下一双儿女,没想到丈夫和婆婆却相继去世。“为了照顾婆婆,我没法出去打工,前年3月10日,婆婆去世了,我还欠着1万块钱的债,实在没有钱办丧事。”回忆起之前的生活,王川川忍不住掩面抽泣。

祥和的平安村。记者 镡立勇 摄
祥和的平安村。记者 镡立勇 摄

  当时,村委会组织村民给王川川捐了钱,用来料理她婆婆的丧事,这场丧事也就成了村里的第一场薄葬。没了百米长布,取而代之的是几件简单的孝衣;放鞭炮改成了放哀乐;不再大摆宴席,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盆大锅菜、几碗面条。

  之后,这也成为了平安村办丧事的标准。康书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火化后,还要买一个棺材,便宜的2000元,好一点的5000元,省了!改为挖个坑将骨灰盒直接埋进去,上覆一块板,便于寻找,总共花费不过150元;原来缝孝衣的百米长布,2000多元,省了;原来街坊攒忙,都是早上一盒烟,晚上一盒烟,一天下来也要抽一盒烟,基本一天需要3盒烟,一场丧事办下来一般都要消费一箱50条烟,大约需要5000元,现在村里规定老人去世后最多在家停留48小时,这项费用大部分都节省了!原来有的丧事,一个席面都是十二个盘和八个蒸碗,其中必有一个硬菜——大肘子,光一个肘子就70元左右,全部下来30席左右,需要好几千,现在村里明确规定上街乡礼不坐席,席上不许上肘子,费用大部分都节省了……

平安村内的平安家具公司。记者 镡立勇 摄

  在平安村村委会红白理事会办公室,一进门就能看到墙上贴着的理事会章程,包括“不许讲排场”“不准互相攀比”“不能举债办婚事”……

  “原来一场丧事最少要花费1万元以上,现在只需要3000元左右就能够办下来。”康书敏介绍,“破除了陈规陋习,我们强调要厚养做保障,组建了老年文化队,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大力表彰好媳妇程兰珍20年如一日照顾双目几近失明的婆婆,倡要道德新风,加大养老投入,建幸福院,确保老年人安度晚年。”

关键词: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正定平安村

责任编辑:陈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