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心肺之患”既要雷霆手段也要精准施策
从环保部近期公布的数据看,“蓝天保卫战”上半年的成绩不够理想——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下降,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不降反升,同比上升了14.3%。 上半年大气污染防治成绩不理想,既受气候条件不利、工业生产回暖的影响,也有监测站点上收、监测数据挤出水分更趋真实的因素。今年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从年初开始,环保部就无缝衔接地开展了一季度专项督查、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等,各地在污染治理上保持了前所未有的高压态势。因此,数据反弹正反映出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在坚持雷霆手段的同时,更要注重精准施策,提升治理效果。牵牛要牵牛鼻子,治霾措施必须更有针对性。众所周知,秋冬季节,燃煤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散煤取暖一直是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最棘手的难题。眼下,北京、天津、保定、廊坊等地正在加紧“禁煤区”建设。但一些地方在煤改气、煤改电的改造中还面临资金缺口大、配套成本高等诸多困难。怎么保障煤改气、煤改电工程科学按时完成并有效发挥作用,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北方地区只有切实抓住了压减燃煤这个牛鼻子,才能为冬季的雾霾治理赢得更大的空间。 在治理雾霾方面,很多面上的、容易做的工作已经做完了,剩下的治理任务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要采取更加精细化的治理措施。此前各地在大气污染治理中,规模企业、大型工业企业比较重视,对于监管难度大、量大面广分布在城乡各地,甚至隐藏在山沟里的“散乱污”企业则重视不够。从目前环保部正在进行的强化督查看,这类企业在京津冀地区的数量之大、问题之多完全超出预计。各地正在对这些企业逐个进行整治,能升级改造的积极帮助企业升级改造达标排放,治理无望的则要坚决依法关停。打赢“蓝天保卫战”,不仅仅是改善一个个数据和指标,更切实关系着群众身体健康,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只有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更加精细化的治霾措施,才能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发生的频次和峰值,早日解决群众的“心肺之患”。 |
关键词:环保,蓝天,保卫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