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微评】申遗成功意味着担子更重、责任更大
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2处世界遗产。此前一天,青海省可可西里已经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胡建兵: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的申遗成功,可喜可贺。兴奋之余,也不免产生了一些担忧。随着近年来各地“申遗热”的急剧升温,申遗成功后景区门票大幅涨价,对遗产造成的伤害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世界遗产是大自然或老祖宗留给国人和全世界的宝贵资源,具有公共性特征,因此它本来就不该成为牟利工具。对于“世遗”而言,传承发展与保护,往往是难以理顺的一种关系。为了短期利益饮鸩止渴,过度的商业开发,景点人满为患,可能对遗产的保护造成很大的伤害。“申遗成功”切莫变成“遗憾”。 苑玲玉:一些旅游景区的前车之鉴不得不让申遗成功的鼓浪屿引起注意,比如一些旅游景区差强人意的人性关怀和舒适感觉,让出游者对下一次的旅行望而却步。切不能凭借着自身自然优势通过“门票经济”提高景区收入而忽略了人文关怀,缺乏人性化的服务。只有将旅游资源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才能助力鼓浪屿更上一层楼,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国历史文化。 安宝发:世界遗产申报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何更好地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观念上一定要改变。转变原来那种“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的老观念,不再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把“世界遗产”作为景点招揽游客的“金字招牌”,而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寻求开发和保护之间“最大公约数”,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其次,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加强监管保护。完备的制度才是保护世界遗产的根本保证,明确遗产所在地的保护责任以及游客到遗产旅游地游览时遵守的规则,做到制度先行、令行禁止,并严格处罚力度,一旦出现毁坏世界遗产的行为,严厉追究有关地方、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最后,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世界遗产保护的道路,需要不断研究尝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不断利用新科技、新技术来加强遗产保护工作值得探索。 |
关键词:可可西里,鼓浪屿,申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