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寻找平山团》作者程雪莉访谈(一)
题记: “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读一段,心痛一阵;看一页,泪眼两行!英雄的战士,英雄的团,英雄的人民,不屈的精神,不挠的斗志!一定要传承,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寻找平山团》读者、人民网网友“雪地狼”的评论留言 最近,石家庄女作家程雪莉的著作《寻找平山团》,获得全国报告文学最高奖项——徐迟报告文学奖。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她用五年时光,从红色西柏坡出发,辗转2万里,寻找那个承载国家和民族骄傲的团体。她从浩瀚的抗战史册中一页页细细查找,撷取可歌可泣的片段。她上百次地跟随着抗战老兵哽咽的讲述,而泪流满面。而后,用不倦的笔,以55万字的长篇,记录和礼赞一个个非凡而普通的人民子弟兵。她用真情和真诚,挖掘了崇高、悲壮、英雄、慷慨的伟大民族精神内涵。 从即日起,长城新媒体集团分三期推出“红色经典《寻找平山团》作者程雪莉访谈”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近程雪莉,走近《寻找平山团》,走进书里书外那些让人荡气回肠的故事。 《寻找平山团》获徐迟报告文学奖。
第一篇 一路追寻 吟颂我心中英雄的“平山团” 长城网6月14日讯(记者 商棠 刘延丽 刘澜澜)程雪莉,一袭旗袍,很古典、很优雅、很唯美、很文艺;她给我们讲述的故事很精彩、很动人、很悲壮、很震撼。 《寻找平山团》的写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程雪莉,从平山出发,远赴东瀛日本,再到陕北高原、新疆戈壁……一路追寻,一路访问,一路记录,一路思索…… 随着程雪莉娓娓的话语,记者走进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当中。 程雪莉接受记者采访。记者 商棠 摄
为“八路军的故乡”唱一支深情的歌 “提到‘平山团’,要从一种民族信念讲起。”程雪莉说。 程雪莉从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历史,特别是对自己家乡的历史非常关注。前些年,她完成了一本历史文化散文集《故国中山》,她认真思考了河北中西部的古中山国地域文化的精神特质,总结了12个字:仁厚实在、忠勇稳定、悲歌慷慨。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程雪莉试图给悲歌慷慨找个“形象代言人”。于是,她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一遍遍梳理古中山区域两千多年的历史。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程雪莉把目光锁定在了“平山团”!“平山团,被聂荣臻司令员嘉奖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人民军队‘人民子弟兵’的称谓由此而来。”程雪莉说。 “平山团”的名字,是这样来的。1937年10月,359旅717团政训处主任刘道生带着300多人的“战地救亡团”辗转来到平山洪子店,召集平山县委的共产党员布置扩军任务。短短一个月,陆续有1700名平山子弟参军。1937年11月7日,平山县第一位共产党员栗再温带领队伍离开洪子店,前往山西盂县上社359旅驻地。整训后,1500人正式编为120师359旅718团,即“平山团”,移师三晋。过后两三个月里,1700多人分别参加了115师的各支部队,挺进齐鲁。不久晋察冀军区成立,又有1800多平山子弟入伍四分区部队,后来组建晋察冀军区5团,这是战斗在家乡的“平山团”。八路军整编后,东渡黄河时三个师的战斗兵力不足3万,而在平山这样一个县,在极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就有6200多名子弟输送到了八路军的正规部队,在抗战最初期,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这个数字是何等的巨大!父子兵、兄弟连、亲戚排,村村连队,户户军属,说平山是“八路军的故乡”毫不为过。 在八年抗战中,仅有25万人口的平山县,就有7万余人参军参战,参加自卫队、农会、妇救会、儿童团等各种组织,平山几乎人人皆兵,成为晋察冀抗战史上的一个典范。“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寸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部队上……”这是平山人民发自内心的歌唱。八年间,聂荣臻、彭真率领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有三年零两个月在平山战斗生活,最后在“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聂荣臻语)”里找到了西柏坡,让党中央驻扎在平山人民最坚实最温暖的怀抱。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山县就是一个巨大的“平山团”。 “‘平山团’,是河北抗战的一个精神符号,也是全中国抗战的一个缩影。‘平山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取得民族独立和全国解放中所走过的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这里必然蕴含了中华民族伟大而永恒的精神品质,也一定闪现出我们地域可贵而独特的精神风貌,我要为‘八路军的故乡’唱一支深情的歌。”程雪莉说。 程雪莉采访抗战老战士刘梦元。李君放 摄
我必须抓紧时间去寻找这些老战士 程雪莉的寻找,开始于一本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平山县志》。从中发现“平山团”很“神秘”,这个名字从1939年聂荣臻嘉奖后就时隐时现。 谁参加了平山团?他们又到哪里去了?有没有当将军的?是否还有人健在?她迅速进行百度搜索,仅查到《寸心的表白》一文,纪念牺牲在陕西扶眉战役中的“平山团”营长栗政通,文中提到了寻访烈士事迹也非常艰难。 “我所有亲朋好友几乎都知道了我在寻找‘平山团’,他们帮我翻寻他们祖辈父辈的记忆,很快各路资料纷纷而来,传记、回忆文章、党史资料,地方的、部队的……”程雪莉说,桌上迅速堆高的资料让她吃惊,来自“平山团”的热情几乎是一种“炙烤”。 “我想沿着‘平山团’的战斗历程去寻找,不想单单在文史资料间徘徊,而要去用心触摸它的真实质地,并努力阐释它所包含的伟大民族精神,要让悲歌慷慨的情感流淌为大江大河,为八路军的故乡歌唱!于是我开始了历时5年的‘长征’。”现在说起来,程雪莉依然激动不已。 为真实完整还原“平山团”这个英雄群体,程雪莉沿着当年“平山团”的足迹,辗转寻访1万多公里,足迹遍及平山县村落古寨以及华北、西北、华南等地,并远赴日本,走访平山团老战士及其亲属和烈士后代160多人,收获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 “那几年里,我就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要找到一个1937年10月份由洪子店出发的120师359旅718团的战士,我又想,是不是还可以找到一个最早参加平山团的战士?”程雪莉的想法得到了平山县许许多多朋友的支持。而这个愿望,却是在寻找了一两年之后因平山一个叫李君放的摄影家而有了进展。 程雪莉说,李君放近几年一直在拍摄生活在平山乡村的老战士,为他们留下影像资料。2012年极冷的一个冬天,她和李君放一起去南庄村寻找一位叫王冠章的老人,据说,老人是参加“平山团”的第一批老战士。 汽车翻过一个坡岭,从公路转入乡间路,往南庄村驶去。忽然,一群送葬的队伍出现在眼前,程雪莉的心里一紧,“该不会是王冠章老人吧?”李君放说,一个多月前去看过他,身体比较硬朗,应该不会。 到了村里,程雪莉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果然是王冠章老人去世了。“他们都90多岁了,时间不等人。”程雪莉的心顿时一揪,在那个寒冷的天气下扭成一团。 之后,他们又去寻找刘增英老人,遗憾的是老人也刚刚去世半个月。带着遗憾和悲痛,程雪莉采访了老人的儿子和老伴儿。“当时他们讲了一些特别感人的故事令我记忆犹新。他们的生命已经很脆弱了,我必须抓紧时间去寻找这些老战士。”程雪莉说。 平山县南庄村王冠章老人,1937年参加“平山团”。李君放 摄
“平山团”精神是我前进的动力 “每到一个地方,每采访一名老战士,我的心灵都会受到一次震撼和洗礼。《寻找平山团》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文化观。”程雪莉说。 程雪莉说,从前她对抗战和中国人民子弟兵的认识比较肤浅和模糊,过去觉得打洋鬼子就是振臂一呼、冲锋向前那么简单。随着老战士的讲述,她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抗日战争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印记,她对历史、民族、国家、文化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与全面的认识。 程雪莉给我们讲述了她在采访中听到的一段非常感动的故事。她说,悲壮常常在战场和故乡同时上演,例如“平山团”的几次大战,一次就减员几百人,故乡平山的土地上村村挂孝,户户举哀。然而,很快,一批牺牲者的兄弟、子侄就补充到“平山团”!在山西上下细腰涧战役中,“平山团”烈士王家川在战场上拼刺刀打死了8个鬼子,牺牲时双手紧抓着敌人的刺刀,手指被齐刷刷斩断。他的弟弟辗转几百里赶到“平山团”驻地,报名时弟弟执拗地说:“俺就叫王家川,俺爹娘说了,俺要是牺牲了,俺还有个弟弟来,还叫王家川!” “现在再提到这些老兵,我首先意识到的是他们的崇高、伟大与悲壮,我希望我采访到的那些人和事能永远流传下去,并且记录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当中,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激励后人前进的力量。”程雪莉说。 五年时间里,由于过于投入地阅读那些悲凉的故事,听老战士们那些凄惨的讲述,复原那些残酷的战争场景,加之颈椎病的折磨,创作上的纠结,程雪莉一度非常痛苦。“第一你写不出《红楼梦》,第二你写不出《亮剑》,不如好好享受生活。”有人这样劝她。但程雪莉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我已经不是仅仅在追寻老战士的人和故事了,而是在追寻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我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不会停下来的。” “的确,我也许创作不出金声玉振、流传百代的作品,但我就是不想放弃。斯诺在《西行漫记》的序言中曾说,‘他的书从最实际意义上来讲,是毛泽东以及诸多的红色战士们所创造,所写下的。他们的那种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热情,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他还说因为历史本身就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精华,他只是‘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么,我就也来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吧。”程雪莉语气坚定地说。 后来,就有了这部慷慨悲歌、荡气回肠的煌煌巨著——《寻找平山团》。 河北省文史馆员、平山地方革命史和西柏坡研究学者张志平说:“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平山团’成立80周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80周年。《寻找平山团》此时获奖,是献给英雄子弟兵的一个隆重礼物,是对成千上万牺牲了的烈士们的深情告慰,也是平山人民用深情和思念编织的一个花篮。” 程雪莉接受记者采访。记者 刘延丽 摄
预告:想知道《寻找平山团》有哪些触动灵魂的故事,请关注下一篇《一路感动——点燃灵魂深处的浩然气》。 链接: 程雪莉
70后作家,笔名程门立雪,石家庄人,鲁迅文学院第24届报告文学高研班学员,现任石家庄市作协副主席,《太行文学》副主编,河北省散文艺委会副主任。代表作有《立雪散文》《大文化对话》《梦想家园——河北省新农村走笔》《故国中山》等,曾两次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第12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第4届全国冰心散文奖,作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个一百”原创精品出版工程。其作品《寻找平山团》于2017年6月获徐迟报告文学奖。
|
关键词:寻找平山团,图书,文化,爱国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