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长城微评]顽疾如何解?莫让歧视在毕业生身上聚焦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魏美红 王文晶 盛柏臻 2017-06-10 12:23:1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京华时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称,有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曾发布歧视性招聘要求,说明以下五类人不要:简历丑的;研究生博士生;开大众的;信中医的;黄泛区及东北人士。消息一出,引发舆论的轩然大波。一些网友指责该企业涉嫌就业歧视。对此,企业方面回应,涉事人员已被辞退,同时对其不当言论表示歉意。

  魏美红:就业歧视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就业权,剥夺了他们的就业机会,违背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造成了社会的不均。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更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已经出现的就业歧视问题我们应当积极去面对、去解决。动用社会力量协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单位,达到人岗适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实现人才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双赢。

  王文晶:消除任性招聘,并非开除了某个招聘人员就可以解决的,只要人才供给失衡的现状还在,土壤还在,任性的底气就难以被消除。在大学教育渐渐由精英人才培养转变为大众教育的当下,为市场提供人才的教育部门应首先做出反思,以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眼光机动灵活地设置教育学科,减少过剩行业的人员培养,平衡优化人才供给,才能重新稳住失衡的人才供求市场。

  盛柏臻:作为求职者,被“歧视”时首先当调整心态,区别遭“歧视”的原因,如果能力不足,当加倍努力,力争早日达标;如果是与企业方的招聘需求不同,则应该及时寻找其他能力范围内的工作,切莫“钻牛角尖儿”极端择业。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笔者看来,每一位求职者都是“潜力股”,就业也非单向选择,能力不足时,需要“伯乐”栽培,能力超群时,自有猎头前来“挖你”,而两者间的主动权全在于个人的足够努力与否。

关键词:就业,歧视,毕业生

责任编辑:陈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