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实践者】王泽山:“以身相许”火炸药 三获科技大奖
他说,自己是个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情的人。王泽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63年来,这位火炸药专家一直致力于提升火炸药性能。他攻克了一系列军工难题,三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也让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诸多技术重新傲视全球。 中国火炸药,必须走在国际前列 1935年,王泽山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那时,日军已占领东北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这10年日军统治下的童年生活,成为他一辈子最屈辱的记忆。 “读小学的时候,回家谈到我是(伪)满洲国人,我父亲悄悄地跟我说,不对,你是中国人,我们国家是中国。那个时候,我连自己是中国人都不知道。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就做奴隶,被人欺负。”王泽山回忆说。不想作亡国奴,就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国防,这一信念从小就在王泽山心里扎了根。1954年他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选择了一个当时学校最冷门的专业——火炸药。 王泽山想,大家都不报考这个专业,既然是设立的重要专业,国家需要的,都需要人去做。从此,“国家需要”成了王泽山毕生的追求。 王泽山院士(右)在实验室。 火药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但在近代几百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火炸药技术却一直落后。火炸药是武器能源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火炸药的生产和研究都十分落后,主要依靠前苏联援建。 “跟踪仿制,永远是被人所制约的。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走在国际的前列,必须走在前面。”王泽山院士一生追求的,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火炸药的含能性能,为中国的“战争之神”傲立世界插上技术的坚强翅膀。令人自豪的是,这项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却被中国人成功攻克了。 上世纪80年代,王泽山率先攻克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多项关键技术,获得了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90年代,他又钻研起怎么降低武器对环境温度敏感性的问题,并凭借这一在当时国际上难以攻克的尖端技术,获得了1996年唯一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那一年,他已经61岁。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三冠王”书写火炸药传奇 “功成名就”之后,已到退休年龄的王泽山又一头钻进了提高新一代武器远射程、高射速等火炸药的研究中。 射程是这类武器的第一要素。要提高火炮射程,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延伸炮管长度和增大火炮工作压力(膛压)等技术手段,但都会造成火炮的不灵活。当时,美、英等多国科学家曾联合开展相关研究,最终由于无法突破技术瓶颈,研究被迫中断。 这个国际难题,王泽山钻研了20年。 无论严寒酷暑,他都坚持深入一线亲自参加。一次,在内蒙古做实验,当时室外温度已达零下27摄氏度,就连做实验用的高速摄像机都因环境条件太恶劣而“罢工”,年近80的王泽山却和大家一样,在外面一待就是一整天。 经过不断创新实践,2016年,王泽山带领团队终于攻克了这一国际军械领域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通过实验验证,我国火炮在应用了他的技术后,弹道性能全面超过其他国家的同类火炮。王泽山也因此再次站上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领奖台,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摘得三项国家最高科技大奖桂冠的“三冠王”。 如今,王泽山院士82岁了。他精力充沛,走路爬楼健步如飞;他追赶潮流,能熟练操作各种数码产品,会做Flash、PPT,用手机App买车票、叫出租车;他思维敏锐,82岁高龄仍坚持在科研一线,被亲切地称为“80后”院士。 王泽山说“自己这一辈子,除了还能做火炸药研究这一件事,别的都不擅长。”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从跟踪仿制,一直到走向创新,最后占据制高点,王泽山正和中国不断突破的火炸药成就一起兑现着当初许下的诺言:“实现我们一个强国,说话算数。”(责编/于晓丹) |
关键词:王泽山,炸药,火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