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雄安新区来了,将带来哪些重大利好?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2017-05-19 10:03:0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与当年的深圳、浦东一样,雄安新区刚刚诞生就引来了空前关注,作为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决定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新”在哪?有哪些“新”的发展规划?在建设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大城市病?对当地的居民会带来哪些改变?思客综合编辑了几位智库专家的观点,就雄安新区的设立、建设、发展模式以及产业结构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新华网无人机团队航拍河北雄安新区

  定位:雄安新区“新”在哪?

  邬贺铨(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将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布局和调整优化京津冀空间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建设雄安新区,将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

  张燕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深圳特区的使命是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是窗口和桥梁的作用。浦东新区最重要的是金融发展和国际化。雄安新区承载的使命就是创新,今后应该是中国成为创新型现代化国家的心脏区域,是中国的“硅谷”。

  刘秉镰(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

  雄安是世界级城市群未来的重要枢纽,但目前还是发展洼地,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此聚集更多的产业资源、人力资源,将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释放发展后劲,成为京津冀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规划:雄安新区体现哪些“新”的发展思路?

  刘秉镰(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

  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模式将具有开创性。首先是发展路径新,它的成立不是为了疏解北京的落后产能,而是把创新驱动作为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引导创新要素向新区聚集。其次是管理模式新。雄安新区虽处河北省境内,但其发展是举京津冀之力,举全国之力,必须闯出一条协同发展改革的管理新路子。

  何立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坚持世界眼光,吸纳国际人才,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统筹新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有序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与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错位发展。在规划上,要达到国际一流城市的水平,同时在建筑上要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元素,在建设过程当中要精雕细琢,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建筑,留下千年传承。

  陈璐(河北省社科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

  雄安新区与深圳和上海浦东不一样。它的规划重点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而且必须是国际一流的绿色、现代、智慧城市。雄安新区在一片开发强度低的空地上建设新区,没有历史包袱,这是它的优势。

  建设:如何避免大城市病?

  杨开忠(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等六校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

  新区建设过程中避免大城市病,要从发展模式考虑。首先发展应与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要走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低碳生态的文明发展道路、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另外,大城市病还包括交通等方面,这在最开始的城市规划设计里就要充分考虑好,避免全方位发展,要规划先行。

  彭应登(环保专家):

  空气污染一直是整个华北区域的“通病”,不过雄安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可以有效避免、减缓空气污染。雄安新区目前开发程度较低,相对来说,做好前期规划、建立良好的能源结构和绿色的产业结构后,相比其他开发度较高的城市而言,新区的建设难度低一些。近年来,雄安新区周边制定了严厉的区域大气治理措施,这都为其创造了好的条件。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雄安新区和北京中心区之间,有固安、大兴等区域,这属于生态缓冲区,避免了将来污染的连片发展,这种格局下,污染累积的几率也大大降低。

  产业调整:发展高端产业带动河北产业转型

  陈智国(原北京社科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总监):

  大家一想到河北,首先想到的是传统工业。这次中央要求建绿色新城,发展的是绿色、高精尖的产业,这种产业对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没有影响,同时也是对原有传统产业的替代。所以,该区域未来产业肯定是以高端的为主,而不是传统产业,这对整个河北区域大的产业转型方面,是好的带动可以实现河北区域整体的升级。

  邬贺铨(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雄安新区现有的产业只要不是高污染、高能耗,还是可以保留的。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肯定还会按照中央的定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还要建成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地、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地、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辐射效应:对当地居民有哪些影响?

  陈璐(河北省社科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

  高端服务业、高新产业的进驻,会慢慢吸引高端人才,会集聚一些人在这生活工作,这有利于城市文明的提升以及公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另外,这在就业上也有所带动。

  杨开忠(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等六校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

  作为部分国家行政企事业单位的集中承载地,这里会配套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所以,这对改善和提升地方民生,带来了重大利好。

  陈智国(原北京社科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总监):

  这个区域以前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区域,主要是农业和一般制造业,未来面临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随之而来就是生活方式的变化,原来的朝九晚五可能就会被新的服务业生态替代,未来生活配套会对这个区域产生长远的影响。

关键词:新区建设,首都功能,总部经济

责任编辑:宋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