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4·19讲话”呈现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编者按: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丰富。“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促进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4·19讲话”一周年之际,学习路上栏目推出系列专家特稿,为您解读我国网络治理的核心理念和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西方学界用“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来概括刚刚过去的2016年世界发展大势。在“黑天鹅”频出的变革时代,互联网及其社交媒体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世界风云变幻的当下,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发表的“4·19讲话”,能够深切体会到,他对于互联网和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的总体把握是具有高度前瞻性和战略性的。 网信事业应对机遇和挑战:习总书记讲话体现中国智慧和全球视野 作为全球互联网治理领域权力转移的标志性事件,2016年10月1日,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国家电信和信息局”决定正式将互联网域名管理权完全移交给非营利组织“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这一举动宣告美国政府结束了对“域名”这一互联网核心资源长达近20年的垄断,也标志着互联网全球治理从美国的“单极主导”向多边合作的道路迈进。信息传播模式的彻底改变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假新闻的泛滥成灾,不仅改写了欧美国家政治社会制度中一些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和游戏规则,也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文明的价值基础和社会共识,从而导致了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迈向终结。 习总书记的“4·19讲话”,与2016年10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中国在网络空间所承担的全球责任和“大国担当”,因而成为构建全球传播新秩序、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创新方面的重要文献,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和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习总书记关于互联网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安全与信息化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关系以及“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战略构想的精辟阐述,对于我们在这个“秩序重构”“价值重建”的历史节点上充分认识互联网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具有特别重大的启示意义。 在这些讲话中,习总书记重申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尤其是突出了把“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和“坚持网络主权理念”作为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原则,这一兼具“中国智慧”和“全球视野”的思想,既主动承袭了构建全球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历史宿诺,又积极回应了当下地缘政治经济走势剧烈波动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实践层面,中国也积极借助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等新型国际合作机制,将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主张付诸实施。2016年G20杭州峰会,不仅是中国近年来“主场外交”的重大成果,也是重构“后西方”时代世界秩序的里程碑事件。实际上,G20峰会机制自建立以来,一直将推动互联网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传播新秩序作为其重要议题之一。 在互联网领域,G20的成员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G20国家的平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9%;网民数量占据了全球网民的70%;全球市值排名前20位的互联网企业全部来自G20成员国。这意味着G20框架下的全球治理,涵盖了绝大多数互联网用户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并将现实世界中具有的影响力延续到了网络空间,这为G20框架下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方案”从四大方面发力:结合自身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 2014年召开的G20布里斯班峰会发布的公报,首次提出了呼吁各国加强网络安全合作的建议。2015年安塔利亚峰会的公报,首次涉及到了有关互联网安全与治理的议题。2016年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与会各国则一致通过了《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这份倡议在2015年公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首次提出利用互联网经济推动各国协同发展的理念,主张G20国家基于“创新、伙伴关系、协同、灵活、包容”等理念展开建设性对话以缩小分歧,并建立一种“多利益攸关方”的互联网治理模式,以协调成员国之间在互联网领域的争议,由此推动经济增长和信息流动的安全。由此,在G20框架下以“共生共荣、共享共治”为核心的互联网全球治理模式初见端倪。 作为开展有效对话的平台,G20在具有充分代表性的前提下能够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机制和模式创新,从而在打造与夯实全球信息传播新秩序的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无论是ICANN的“去美国化”,还是“金砖国家海底电缆”的铺设,都为在G20框架下开展互联网全球治理的合作和协商铺平了道路,中国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首先是弥合数字鸿沟。G20杭州峰会公报上明确提出,“为所有人提供均等的数字机会开放式接入互联网”。通过“连接2020”(Connect 2020)等项目的推动,2020年前在全球范围内新增15亿互联网用户,享受同等优质的互联网服务。中国将按照“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构想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促进与发展中国家的互联互通,以此不断缩小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和“数字鸿沟”,打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其次是推动数字经济。面对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经济,G20成员国在多个不同场合都提出促进电子商务的合作,特别是促进电子商务跨境贸易的便利化。在杭州峰会上提出的“创新增长蓝图”中,数字经济首次被作为核心领域之一加以强调。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国家战略,这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相辅相成,借力“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和“亚投行”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遍布全球的电子商务系统——即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互联网市场”。 再次是保障网络安全。如同恐怖主义对现实世界的威胁一样,黑客盗取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信息也对互联网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由于互联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界”,大量跨国网络犯罪很难得到有效治理。G20成员国通过加强彼此的合作解决网络空间中的安全隐患和漏洞,并且制定出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网络安全标准,以此作为指导各国进行网络安全管理的实践指南。 最后是强调包容发展。《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包容性发展”。倡议中提出鼓励成员“根据各自的发展情况、历史文化传统、国家法律体系和国家发展战略来规划发展道路”。这就意味着G20框架下的互联网全球治理将超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南方与北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二元对立的困境,以更为平等和开放、参与度更高的“互联网思维”重构全球传播新秩序,彻底改变某种力量单边控制互联网的传统格局,强调尊重各国的实际情况,包容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波谲云诡的今天,在以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大选为标志的“新自由主义”土崩瓦解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接受务实高效的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就网信事业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制定和实施“中国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2017年3月1日,外交部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这标志着由中国主导的、在G20等新型框架下开展的互联网全球治理创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可以预见到的是,“中国方案”强调多边合作与对话协商,注重公平合理与共同治理,必将在构建全球传播新秩序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关键词:习近平,互联网,全球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