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代表:借势协同发展 河北国企补短板求发展
住冀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昌。长城网 赵晓慧 摄
长城网北京3月14日讯(特派记者 赵晓慧 郑佳洵))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三年来,给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那么,对于正处于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河北国有企业而言,协同发展的影响如何?又该怎样抢抓机遇,发展自己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住冀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国资委主任、党组书记王昌。 协同发展 机遇大于挑战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王昌告诉记者,协同发展对河北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在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国企与央企、北京市属国企深度合作,在交通、产业等领域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 “交通方面,河北建投联合京津企业组建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京沈、京张等一批铁路项目有序推进。”在王昌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除河北建投外,河北港口与天津港组建渤海津冀港口公司,合力打造港口物流园区;河北机场由首都机场托管,纳入一体化运营……随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河北与京津的合作日益频繁。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场如火如荼的产业大迁徙、大重组。 “金隅集团与冀东发展集团完成股权重组,发挥协同效应,规范区域水泥市场秩序,实现共赢;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与中信集团合作成立唐信新能源公司,开拓新能源领域。”王昌说,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给河北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平台,这是其它任何一个省市都不具备的优势。 王昌同时表示,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对河北而言,国有企业主要布局在资源型的传统产业,必须转型,补齐自身短板,缩小与京津企业的差距。此外,要遵循产业引进规律,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既要胸怀长远,也要关注脚下,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有急躁心理,也不能越过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补齐短板 发展壮大自己 “京津企业,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人才队伍,都较河北企业有很大优势,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河北企业该如何发展?”记者问。 “发挥企业比较优势,把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与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王昌告诉记者,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曾有不少人担心河北国企的未来,对此,他直言“大可不必”。 “河北企业不仅靠近市场和资源,还有成熟的产业工人和配套的职工教育作支撑,只要积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借力京津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实现与京津的错位发展,就不会被协同发展的大潮冲垮。”但王昌同时表示,仅仅发挥比较优势是不够的,还要下大力度“补短板”。 “在协同发展过程中,省内国企首先要转变理念,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王昌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和信息化的渗透,企业不能再单纯依靠扩大规模来增加效益,必须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新路,通过质量的提升来实现效益的倍增。 “做产业、做企业,就是要围绕怎么能用最少的消耗、最少的排放生产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市场需要、用户欢迎的产品,这就需要企业下硬功夫,通过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王昌表示,“新”不仅包括新技术的研发,还涵盖新设备的引进、新材料的运用、新商业模式的开创和新管理模式的应用等。“创新也好、技改也罢,只要是益于企业发展的,不违背市场规律、不违反法律法规的,都可以拿来使用。” |
关键词:人大代表,王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