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哈电重装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近年来,秦皇岛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哈电重装、天威秦变等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依靠创新驱动,不断升级,为秦皇岛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资料片)记者赵威摄
“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人力人才资源为支撑,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强调创新驱动的重要性。
“创新驱动是破解结构性矛盾、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金钥匙。”我省代表委员在分组审议讨论中纷纷表示,让新动能真正“动”起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企业或地方政府都要用好创新驱动这把金钥匙。
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华工科技、苏州领创等10余个高端激光装备项目落地,打造“北方光谷”;北京现代落户沧州,带动了全市整个汽车产业发展;聚集再制造企业350余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发电机再制造基地……近年来,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成为沧州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委书记杨慧介绍,近年来沧州持续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速推进京津冀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激光加工研发基地、北交大轨道交通综合研发试验基地等一批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一系列助推工程和激励政策的撬动,让沧州的装备制造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政策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为新动能集聚动力源泉。”杨慧代表建议。
事实上,去年以来,我省科技创新大会、全省科技创新暨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大会等相继召开,举全省之力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强大势能初显。同时,连续推出《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河北的决定》等一揽子新政,为持续释放“第一动力”破冰解套。
代表委员们建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思想藩篱,重视源头技术研发和原始创新,创新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和落实,让一切想创新、能创造的人有机会、有舞台,让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释放出来。
创新驱动,离不开人才汇聚。
“我省应实行更具灵活性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积极引进海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春风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宝华建议。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河北春风实业集团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的建筑材料院系合作,采取柔性与刚性引进人才相结合,成立大学生建筑节能材料科研小组。人才引进发挥了巨大效益,科研小组开发出的一体化保温装饰系统,集保温、装饰两大功能于一身,采暖供热设备能耗降低15%-18%,建筑使用能耗降低了32%-35%。
“不断汇聚的高端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活水之源。”对此,曹宝华代表深有体会。
激活创新主体,让企业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2016年,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营业收入330.27亿元,实现利税21.7亿元,创造了企业成立以来最好的经营业绩。
全国人大代表、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靳保芳将这些成绩归功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创新是晶龙的源头活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用于科研的资金,要多少给多少,决不含糊。”靳保芳代表说,企业把技术领先作为求胜的利器,每年拿出销售收入5%以上的资金作为创新经费,即便是在企业最困难时期,也没有削减过。
目前,晶龙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两个博士后工作站、四个产品研发中心,配备了世界一流的研发设备,从不同的产业环节开展科技创新。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最终要落到增加和壮大市场主体上。但是,目前我省还存在着企业创新主体少,企业研发整体能力不强、水平不高,企业研发投入增速放缓等问题。
“不创新就是等死。”靳保芳代表认为,“企业应增强创新意识,把创新驱动的落脚点放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上。”
事实上,一些代表委员认为,许多企业对创新“敬而远之”,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缺乏创新的热情,最大的苦衷是现实中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
“抄袭别人的创意,自己能够赚大钱,那么谁还会去搞创新?”一些代表委员说,这导致了很多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重生产轻研发,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模仿轻创新。久而久之,便没了创新的动力,也就失去了创新能力。
“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深入推进专利战略,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和发明创造。坚决打击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发明创造,让创新之树枝繁叶茂。”曹宝华代表认为。
去年,我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372家,总数达41953家。虽然“资历”浅、“个头”小,但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支撑我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放水养鱼,才能更好地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部门要扶上马、送一程,实施税费减免,使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全国人大代表、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产品工艺研究所工艺员郭云鹏建议。
打破转化瓶颈,让更多创新成果服务经济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给了我们继续加大产学研结合的信心。”全国政协委员、河北以岭医药集团董事长吴以岭表示。
近年来,吴以岭委员亲自带领“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研发及产业化联合创新团队”,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先后取得发明专利350余项,5次荣获国家科技大奖。作为科技转化成果,企业生产的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等药品单品年销售额均在十亿元以上,从而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路。
然而,这样的成功案例在我省并不多见。去年,省科技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5%,与全国平均水平的25%仍有较大差距。
在全国政协委员、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看来,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之一是受不当的评价导向影响,缺乏真正实用的科技成果。
“看看今天发表的论文,真正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到底有多少?当前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很大程度还被发表论文、获奖等功名化的因素左右着。”王海波委员说。
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这个老问题,在培育新动能的时代显得更为迫切。
“要改变科技评价体系,增加实际应用价值的权重。另外,科技进步奖评选时不能只有专家,还应让一定比例的企业家也参与进来。”王海波委员建议。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除了高校院所自身因素外,科研体制、分配机制等制度性障碍是科技成果“睡大觉”、转化难的重要原因。
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是保障。“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让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着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吴以岭委员建议。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中,河北最突出的短板是创新,而京津最大的资源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创新优势。然而,目前在我省实现转化的科技成果仅占中关村所有落地成果的很小部分。大量的科技成果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落地开花。
在一些代表委员看来,我省要想留下近在咫尺的北京科技成果,需要在对接中完善股权激励机制。
“引进京津科技和人才,加快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要捅破股权激励窗户纸。”郭云鹏代表认为,只有力推技术资本化、人才股份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转让获得收益的比例,才能让科技、人才资源最大限度为我所用。
近年来,“京南硅谷”、曹妃甸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创新园区相继建立,一批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正在加速形成。
吴以岭委员建议,“要用好这些协同创新平台和园区,积极承接京津科研功能疏解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整合区域创新资源,优化创新链条,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