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让“放心食品”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如何让百姓吃上最放心的食品,这次我带到会上的建议想要从源头抓起,解决餐桌的安全。食品安全的源头也就是说从田间地头来开始抓起,减少化肥和剧毒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食品安全的保证。同时政府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这种追溯,食品要进行“追溯码”机制。在超市能不能在标注产品价格的过程中,同时标注农药的残留、检验员、食品安全的可靠性,来建立这样一个机制,解决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保证百姓吃上最放心的蔬菜和水果,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的健康。”全国人大代表胡翎表示。(3月2日央广网)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为此,这次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胡翎再次关注“放心食品”,必将成为两会的一道靓丽风景。 打造“放心食品”是实现社会稳定、人民满意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民间有句俗语:“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勺油、一碗米、一桶奶粉,看似家常小事,然而,其质量安全,不仅关乎百姓的身体健康,更是直接关乎到老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任何一家食品生产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为此,就在我们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特别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显然,这也意味着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 然而,我们不容否认的是,回首近年来,尽管我们的餐桌佳肴日渐丰富,食品卫生安全监督体系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但我们针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仍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苏丹红”咸鸭蛋、中毒的“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饮料”、“地沟油”、蔬菜农药超标、“金黄色葡萄球菌水饺”……这些问题食品的不断曝光,更足以昭示我们: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依然任重道远。只有真正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为此,笔者建议: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有关食品安全知识方面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构建起政府监管、部门协同、行业自律、企业负责、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形成一个食品安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加大针对食品安全的“追溯码”监管机制。即:要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保障食品安全与质量。只有真正实现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提高食品物流(尤其是冷链)的管理水平,才能真正确保食品的安全与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感,并为相关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良好的口碑。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再三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笔者坚信:“放心食品”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下,必将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焕发出勃然生机。(吕海峰) |
关键词:放心食品,安全,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