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社会万象

[全国两会地方谈]脱贫攻坚需要创新“耐力”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凌瑶 2017-03-05 23:06:4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中国贫困人口正以每年1000多万人的速度减少,令海外惊叹。这是怎么做到的?全国两会期间,众多来自脱贫攻坚战“战场”的全国人大代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揭秘脱贫“世界纪录”背后的故事。(3月4日中国新闻网)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管你拥有多少富豪,但如果贫困的人数没有变少,那这样的经济发展就不能算成功”,脱贫攻坚,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为此我国政府在脱贫领域上也是投入了大量资金。据官方数据,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超过1000亿元,政府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但完全依赖政府力量并非长久之计,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貌合神离,一些贫困户逐渐养成了“等、靠、要”等慵懒思想,更有一些人打起了贫困户这个身份的主意,为了获得补贴,即使已经脱离贫困群体,也不愿意摘掉“贫困帽”,这些人群成为了扶贫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和全面小康攻坚战中的“拦路虎”。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虽然我国贫困人群的数量正在大量减少,创造的“世界速度”也是令世界瞩目,但脱贫攻坚并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难啃的骨头”、“拦路虎”这些不利因素成为了制约全面小康的牵绊。因此,要让脱贫攻坚的赛跑继续保持“世界纪录”,还需要创新给予其耐力支撑。

  诚然,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指形式创新。很多地方在摸索扶贫工作时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资金支持,用项目替代直接的金钱补助能够帮助地方实现自给自足。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一些项目的落地并没有经过各方面的综合考虑,造成了很多的资源浪费,给基层百姓带来了“幸福的烦恼”,因此,不仅要形式创新,还要思维创新,多一些综合考虑,多一些科学观点,让创新多些“地气”,才能给百姓带来实惠。

  在脱贫攻坚的马拉松中,最害怕的是走弯路,形式创新、思维创新能够正确的指明方向。要保持高效率,除了方向正确,使用合理节奏保持好体力也是重中之重,培养一个世界冠军可能靠的是个人能力,但培养一群世界冠军则是制度的发力。要让中国在脱贫攻坚战这场马拉松保持“世界纪录”,更需要合理的制度保障,建立起贫苦户+政府+企业+志愿者四方协作体系,用科学有序的制度为脱贫攻坚工作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凌瑶)

关键词:脱贫攻坚,创新,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李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