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新闻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专访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瘦身”是为了更好地“健体”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赵喜斌 2017-02-25 20:05:2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北京意味着什么?协同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取得突破?本报记者专访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关于新目标

不能“一手抓疏解,一手抓增长”

北京晚报:怎样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提出的“世界级”、“现代化新型”、“国际一流”新内涵?

连玉明:看到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我感到北京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春天来到了。北京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世界级”的核心是如何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现代化新型”是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新路子;“国际一流”的核心是优化提升首都“四个中心”功能。确定这样的新目标,就不能再走“一手抓疏解,一手抓增长”的传统老路。

关于新定位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

北京晚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北京意味着什么?

连玉明:北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必须要坚持和强化“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

北京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人口过多造成的,实质上是功能太多带来的。北京聚集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是造成“大城市病”的深层次原因。一个城市一旦主导功能过多,不但城市难以集中向外释放最大能量,而且会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运行管理效率提出严峻挑战。

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根本出路,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就是要把一部分不适宜首都的功能加以调整和弱化,使北京实现城市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瘦身”是为了更好地“健体”。

关于新做法

疏解地要有推力,承接地要有拉力

北京晚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一步突破、优化?

连玉明:一是明定位,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优势;二是疏功能,比如北京由于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失衡衍生的产业功能、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和部分行政功能;三是调结构,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结构,实现空间重构、产业重构和功能重构;四是转方式,从空间上向生态转变,用以维护生态服务功能为前提的“反规划”理论指导城市规划修编,用生态约束力倒逼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五是要破藩篱,非首都功能利益主体多元、利益关系复杂、利益阶层固化,需要破除利益藩篱,破除隐形壁垒,破除行政分割,需要各方做出必要的让步和妥协,更需要寻找多方主体最大公约数和最佳利益平衡点;六是聚合力,疏解地要有推力,承接地要有拉力,相关部门要有引力,三地形成合力,相得益彰地发展起来。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

责任编辑:韩建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