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一日办结”激发投资创业活力
2月20日拍摄的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记者袁伟华摄 【发自天津滨海新区】 阅读提示 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大会提出,今年河北省将以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化机关作风整顿,通过加大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推行市场综合监管等措施,为投资者和创业者创造便利条件。 优化河北营商环境,不妨参考借鉴一些兄弟省市的创新探索。 天津滨海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实现了年均增长20%以上,这一“滨海速度”的取得,与当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着密切关系。 在这里,一枚公章完成所有审批,企业注册“一日办结”……行政审批领域的种种创新举措,将行政审批从“拜多家庙的万里长征”,变成“进一个门的指日可待”,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法治观念提升,吸引了大批企业前来投资创业,激发了滨海新区发展活力。 企业注册“一日办结”助推“滨海速度” 2月20日,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人头攒动。记者跟随来自北京的王女士,去办理一家进出口贸易企业的注册登记。工作人员袁德全告诉她,要件齐全的情况下,24小时之后就可以到领证窗口统一领证了。 “即便在审批速度非常快的中关村,这个业务也需要3天时间,滨海新区的速度太惊人了!”王女士说。 前来咨询公司注册事宜的张帆说,自己是做技术出身,对企业注册程序也不了解。来滨海新区创业,一是看中了这里的政策环境和硬件条件,二是听说在滨海新区注册企业“根本不用自己费心”。 张帆在手机上下载的办事指南里,看到了申报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所需要的各项材料,甚至连申报材料怎么填都有示范样表。而且,办事指南里明确提出,办理期限为“一个工作日”。 中心商务片区招商部门负责人介绍,“一日办结”已经成为他们招商的一个名片,第一批招商企业真正体验到行政审批的高效率之后,会推荐其他企业来滨海新区,“由‘一日办结’的示范效应带来的二次招商比重非常大,给商务区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 中心商务片区的“一日办结”样本,是滨海新区高效行政审批的一个缩影。 “放权”是前提。为助推发展,天津市持续向下放权。日前,天津市又决定向滨海新区下放市级行政许可事项16项,其他管理事项6项,市有关部门在滨海新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10项。 权力下放了,简政便民成了关键。 作为下放事权的承接者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执行者,滨海新区考虑的是如何以企业和公众满意为导向,改进审批方式,整合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政府效能。 基于这样的思路,2014年5月20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这是我国第一个依法设立的行政审批局。 此后,滨海新区通过对碎片化的审批权力进行整合,使审批和监管职能有效分离。审批职能由一个专业部门全面承担,不仅运转更加规范,而且改变了过去“政出多门、多门一事、互为前置、批不担责”的现象,解决了“以批代管”甚至“只批不管”的问题。 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组建两年多来,实现了“三个减少、一个提高”。 ——审批机构和人员大幅减少。由18个部门近600人掌管的109枚印章,减少到1个部门102人,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 ——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将重复、交叉的审批事项进行有效梳理,先从216项减少到173项,再从173项减少到147项,减幅达30%以上。 ——行政运行成本大幅减少。审批机构和审批人员的减少,政府行政运行成本降低,滨海新区将节约的成本反馈给社会,停止了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年减少收费近6000余万元。 ——审批效率大幅提高。投资项目、企业设立、单办事项审批用时分别不超过原来的1/2、1/3、1/4,50项审批立等可取,实现了全国审批效率领先。 改革激发了无限活力。近年来,滨海新区创造了经济发展年均增长20%以上的“滨海速度”。仅以中心商务片区为例,截至去年底,全区各类企业总数已超过1.75万家。 持续微创新提速审批效率 “一日办结”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2月20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从江苏来的企业办事员高先生有些紧张,因为他要办理的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注册,按照以往经验,“这个事情得报20多个件,没有一个多月根本下不来。” 但让高先生没想到的是,中心商务片区行政许可已实现相关行政审批“多项合一”,一次受理、一次办结。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多项合一”改革涉及的主要领域为民办的教育培训机构、医疗机构及养老机构。按照原来的程序,设立开办这类机构,需要先申报设立许可,再进行民办非企业的登记,两大步骤加起来需要先后报件20余个,用时1个多月。 如今,在相关企业设立的办理过程中,中心商务片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将企业两次需要提交的要件中重合的部分进行“合并同类项”,企业要件提交,由原来的20余个缩减到13个,且由两次提交申请变成一次报件,有效压缩了申请和审批时间。 这只是滨海新区行政审批改革的创新举措之一。正是类似的一系列微创新,让滨海新区的行政审批改革一直在持续。 以往,在行政审批中,工商、税务等专业审批人员因个人习惯、事项受理把握的尺度不同,容易造成对同一事项办理的标准不一致,导致办事人来来回回地“返工”跑腿,这在全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例如,有办事人反映的“签字并盖章”问题,有的时候要求签字或者盖章即可,但有的时候就必须要签字且盖章。还有法人股东的签字,是章内签字还是章外签字。诸如此类细碎繁琐的小细节,常会使企业和办事人不知所措。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主任徐斐介绍,为解决上述类似难题,滨海新区推出了行政审批标准化操作规程(SOP),对审批要件、审批流程、审查标准、审批时限进行规范和细化,不断完善事项要件准备、形式审查、实质审查、现场踏勘等各项环节的要点,通过“事项规程”标准操作,推进依法依规审批,同步行政审批标准化操作规程(SOP)已纳入地方标准,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小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叫“服务管家”。凡是来服务中心办事的人员,只要见到带着“服务管家”标志的工作人员,即可咨询相关事项,“服务管家”承担首问负责、一管到底的责任。 滨海新区的行政审批部门,建立了专职帮办服务队伍,采取政府埋单无偿帮办的方式,在帮办服务区无偿为申请人提供咨询、填写申报表格、复印、扫描、传真、打印等服务。对路途远、不方便到中心领取审批结果的申请人,提供免费寄送审批结果服务,让审批服务更细致。 除此之外,审管联动“四项制度”、非主审要件“容缺后补”制度、建设项目“差别化”管理、行政审批与绩效管理结合、延伸服务窗口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也让滨海新区的行政审批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网络政务”实现创业足不出户 2月19日,准备在滨海新区注册一家文化创意企业的河北人何飞,登录了滨海新区行政审批24小时“网上办事大厅”。在这个“大厅”里,何飞可以通过网上“直通车”办理渠道,网上直接登记、申报审批事项。 滨海新区行政审批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在行政审批网上“直通车”渠道里,审批人员在网上审核、提出修改和补正意见,对要件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批准后通知申请人一次性领证。 “没想到开办一个企业这么容易,点点鼠标就可以在家坐等证件到手。”对于早已习惯依靠网络工作的何飞来说,“网上办事大厅”这种服务,最合他的心意。 在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手机+电脑”政务系统让行政审批更加便捷。 徐斐告诉记者,该中心先后上线了“双创通”PC端网络办事平台和手机端微信办事平台。基础服务、机构服务、法律服务、政务服务、信息化服务、众创空间服务、人才服务、阿里云服务以及企业定制化服务等8+X项服务,基本涵盖企业办理行政审批的所有事项。 而且,中心工作人员只要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可以24小时提供全天候审批服务。企业办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全部事项的申请。 而且,办理行政审批也可以像在医院预约“挂号”一样,还可以预先填写基本情况,听起来很是新鲜。 徐斐说,预约预审系统是中心商务片区借鉴“医指通”推出的网上办事“挂号”系统,企业办事人可登录该系统,预先下载填写所要办理事项的要件清单、表格等,按照标准要求填写后提交,由审批人员进行后台审核,审核无误后,发放预约号码,办事人可凭预约号码预约未来三天内的任意时间到服务大厅办理。 记者看到,中心商务片区行政审批还实现了网络核验,确保办事人提交的证件可以信息共享。这套网络办事系统,打破了不同系统之间的壁垒。企业提交的所有数据和要件信息,在网络系统中一次录入,审批后台全部共享。企业到联审窗口办事,减少了窗口的二次录入,平均办件用时从25分钟缩短至5分钟。 网络平台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去年,“双创通”企业网络服务平台和行政审批预约预审系统平台上累计注册用户2847个,生成2620笔订单,其中办结2265笔,办结率为86%,真正让入区企业享受“足不出户,创业无忧”。 |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创业活力 |